扁鹊见蔡桓公(导学案)学习目标1.提高借助工具书及注释阅读疏通文意及寓意,积累常用文言字词。2.帮助学生认识讳疾忌医的严重危害,理解防微杜渐的重要意义。学习重点积累常用文言字词,熟读课文。学习难点多角度发掘寓言文本的寓意,进行个性化解读。学习时间:2课时※文本解读①体裁:寓言故事。②《扁鹊见蔡桓公》节选自《韩非子·喻老》;韩非,战国末期韩国的公子,研究刑名法术,是当时重要的思想家;《喻老》这篇文章,用比喻来说明老子的观点。文中叙述扁鹊见蔡恒公这则故事,本意是用它来比喻说明老子“图难于其易”(策划困难的事,从它的容易处开始)、“为大于其细”(做大事从它的小处开始)的观点;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名医,人们用传说中的上古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蔡桓公,即蔡侯。“讳疾忌医”(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医治)这个成语,就是从《扁鹊见蔡桓公》这则故事中总结出来的。疏通文意自由朗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一、预习反馈1.给加点的字注音扁鹊()蔡桓()还()走腠()理汤〔〕熨()2.解释下列加点(粗体字)的词及词句。有间(jiàn):益:居十日:还(xuán)走:汤(tàng)熨(wèi)火齐(jì):3、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1)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一对一读,并指正。2、个人展示读课文,其他人听后评论,教师适当点评。三、文言文字词1、古今异义扁鹊见桓侯而还走走古义:今义:臣是以无请也是古义:今义:2、一词多义司命之所属属: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以:桑田之属属:臣是以无请也以:桓侯故使人问之故:桓侯又不应应:故天降大任于斯人故:不应有恨应: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之:针石之所及也之:桓侯故使人问之之:四、找出文中通假字:五、译读课文1、自由翻译课文,做好标记,以便提出疑问,在全班交流、解疑。2、组内讨论、展示译课文。3、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教师适当补充字词、句。4、自由熟读课文、译文。六、赏析探究1.“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你认为应该怎样翻译这句话,并说说桓侯是个怎样的人?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要离开蔡国,逃到秦国去?3.说说扁鹊和蔡桓公各自的性格特征。扁鹊蔡桓公4.用下列成语各写一句话:病入膏肓:讳疾忌医:5.文中蔡桓公自称为“寡人”,扁鹊称蔡桓公为“君”,你还知道过去对皇上有哪些称呼?(无论中国还是外国均可)七、小结: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本文按时间顺序通过叙述扁鹊和蔡桓公的故事,……八.“我会演”表演课本剧1.小组分工合作,改编剧本,分配角色,进行排练。2.即兴表演。各组推选代表分别扮演扁鹊、蔡桓公及旁白到讲台前表演。九、课堂练习1.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常用来比喻那些________________,对待自己的缺点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自由背诵课文,抽背课文、翻译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