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血肉筑长城武汉成为全国政治、军事、经济中心武汉一、正面战场—武汉会战1、日军大举进攻1938年6月,侵华日军向武汉进攻。日军先后投入作战的兵力共9个师、1个旅、2个支队和2个野战重炮旅、2个战车团,航空兵3个飞行团各型飞机300余架,海军各型舰艇120余艘,共约25万人。国民党调集120多个师,200余架飞机,舰艇及布雷小轮30余艘,共100万余人。凭借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的有利地形,顽强抗击来犯的日军。实施“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2、“以空间换时间”蒋介石在1938年2月的《抗战必胜的条件与要素》一文所称:“我们现在与敌人打仗,就是争时间。我们就是要以长久的时间来固守广大空间,要以广大的空间来延长抗战的时间,来消耗敌人的实力,争取最后的胜利。”蒋介石在武汉开会商讨抗战事宜。1938年7月上旬,处于危急境地的武汉开展“七七周年捐献”活动,男女老幼踊跃捐款,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和八路军办事处全体人员来到汉口江海关献金台捐款,周恩来将自已当月薪金全部捐出。文艺界举行了义演。从沦陷区来的逃难同胞捐出了节衣缩食省下来的钱,还有不少外国朋友也慷慨解囊。这次活动激发了老百姓万众一心,保卫武汉的爱国热忱和抗战决心,鼓舞了前线将士的斗志。处处设防分兵把守没有充分发动群众没有破坏对方的交通线……为保存力量,中国军队不得不于10月25日放弃该城。日军10月26日占领武昌、汉口,27日占领汉阳3、武汉会战的意义①是抗日战争中战线最长、规模最大、战况最激烈的一次会战②大量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③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淞沪会战的意义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中浴血奋战,打死打伤日军4万多人,粉碎了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的迷梦,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战线最长”以武汉为中心,从西北南阳至东南樟树,穿越豫、鄂、皖、赣四省,正面防御的战线长达1300余千米。“规模最大”中国军队集中了近百万人,调动了所有精锐陆军和部分海军、空军,日军由25万增兵至40万,几乎倾其国内所有调动的兵力。“战况最激烈”中国军队伤亡20万消耗日军有生力量打死打伤日军近4万分析历史材料的可信度按照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根据各部队战斗详报统计的日军伤亡人数为25.6万人。按照日本1975年出版的《战史丛书·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2卷记载,武汉会战日军总计伤亡31486人。要想了解历次会战中日军的伤亡,应该参考结合原始战报、阵中日志、将官、军官日记编写的,有的部队史会保留详细的战死者名单,有的直接精确到战死的时间和地点。它们具有更大的可信度。进入相持阶段1938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日军不得不放弃速战速决的战方针。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方针。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在这种方针影晌下,国民党亲日派汪精卫叛国;顽固派则加强反共,制造了皖南事变。二、敌后战场—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时间兵力主要目标规模战果指挥员1940年8月——12月(3个半月)八路军100多个团彭德怀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对日军发动的最大规模的战役。大小战役1800次、毙伤日伪军4.5万人、破坏敌人交通线2000多千米、摧毁敌人近3000个据点。二、敌后战场—百团大战大小战役1800次、毙伤日伪军4.5万人、破坏敌人交通线2000多千米、摧毁敌人近3000个据点。长征结束时红军人数不足3万百团大战的历史意义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中共七大的召开对抗日战争胜利有着怎样的影响?三、抗战胜利1、抗日根据地的局部反攻1944年,抗日根据地军民度过最困难的时期,开始局部反攻,收复了大片国土。到1945年4月,解放区已增加到19块,总面积达95万平方千米,拥有军队91万,民兵220万,并将,日、伪军分割包围在各铁路沿线的一些城市中。1、时间:1945年4月背景主要内容意义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始局部反攻,根据地面积不断扩木。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共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全党在毛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