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黄河的主人2VIP免费

黄河的主人2_第1页
1/9
黄河的主人2_第2页
2/9
黄河的主人2_第3页
3/9
黄河的主人教材分析:《黄河的主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最后一课。课文通过描写波浪汹涌的黄河、我以及羊皮筏子的乘客与艄公的表现,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精神,文章开篇并没有直接描写羊皮筏子及艄公,而是浓墨重彩写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极力渲染黄河气势之大、险情重重,为下文描写黄河的主人的品格作铺垫。汹涌奔流的黄河足以让作者惊叹不已,然而更使作者惊讶的是艄公的沉着、冷静。学情分析:四年级正是语文阅读与写作学习的关键时期,学生的认知正逐步实现从文字到文本的转变,要让学生通过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从字里行间体悟作者用词的精妙、感受课文中主人公的风采,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词,通过读写和理解,积累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2、抓住文中的有关词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和道理。3、通过学习,明白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教学重、难点:1、抓住文中的有关词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和道理。2、通过学习,明白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1、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黄河的主人(板书、齐读、引导读出气势)。2、你知道黄河吗?说说你心中的黄河。(学生各抒己见)3、师补充: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曾有许多诗人、文人赞美过它。李白和王之涣曾这样写过它: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4、解题质疑:看着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1)“黄河的主人”指谁?(2)他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过渡:滚滚黄河,那万马奔腾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谁会成为黄河的主人呢?读一读《黄河的主人》一课,你就会知道答案了。【设计意图:通过与学生交流黄河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感知,加深对黄河的印象;正所谓课题就是文章的“眼睛”,通过质疑课题,让学生的思考直接切中文章的主题,为进一步更深入的理解课文找准方向。】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2)说说哪些词语你最欣赏?通过查字典或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3)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黄河滚滚万马奔腾浊浪排空波浪滔滔惊涛骇浪羊皮筏子鼓浪前进破浪前行提心吊胆胆战心惊专心致志谈笑风生如履平地(2)指名朗读词语。(3)开火车读词语。(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评议。(5)交流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的理解。【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学,锻炼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词语能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通过学生间的互评互学,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扫清学习障碍】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1、迅速浏览课文,想一想黄河的主人是谁?为什么说他是“黄河的主人”?2、讨论交流,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出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过渡:能够成为黄河的主人,那是非常令人敬佩的,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让我们来感受一下黄河。【设计意图:通过上面对课文的较为细致的了解,直奔主题,找出中心句,再通过黄河的情景从侧面理解体会。】四、精读课文,感受黄河。1、学生自读。2、读着这样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带着你看到的、听到的,自已再读一读这一段。3、想不想看看那气势磅礴的黄河?除了文中的词语,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描述眼前的景象?(出示:我看到了————的黄河。)(汹涌澎湃、惊涛骇浪、奔腾咆哮、波涛滚滚、波涛汹涌)你心里感到怎样?4、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5、作者第一次看到黄河,心情怎样?作者用了什么词?(板书:胆战心惊)这个词什么意思?这里的“战”是什么意思?这里的“惊”是什么意思?让我们再次感受那万马奔腾的黄河。齐读第一段。6、总结:面对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作者袁鹰是胆战心惊,那么作为黄河的主人艄公呢?他又是如何表现的呢?我们下节课...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黄河的主人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