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桑希萍汤池镇中心学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它是研究等边三角形,证明线段相等和角相等的重要依据,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二、教学对象分析我们的学校是一所镇级中学,我们的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学生的基础知识、综合素质差异很大,但学生们在学习一般三角形和轴对称的时候,已经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从学生的年龄看,刚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演绎推理、归纳数学意识的思想比较薄弱,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比较欠缺。因此,我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参与知识的产生过程,让每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提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三、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分析根据本节教学内容以及《数学新课程标准》,确定了如下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和计算。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践、观察、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2)通过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及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4、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节内容确定了下面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索和应用。教学难点:是等腰三角形性质2的证明与应用。四、教学流程(一)目标展示1、图片欣赏2、引出课题,展示学习目标4、师解读学习目标,明确重点、难点(设计意图:这样由日常生活中的图片引出课题,我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习新知创造丰富的旧知环境,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特别是第一次追问,其实就是为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埋下伏笔。同时目标的展示与解读达到了在正式进行探索和发现前,要让学生对探索的目标、意义有十分明确的认识,做好探索前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的效果。)(二)自学指导1、出示自学指导中的问题(阅读教材75页到76页(截止到例1上面),并思考下列问题。1、请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按教材的要求对折后剪下再展开得到一个什么图形?什么样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找一张生活中的等腰三角形。2、除了剪纸外,你还有其他方法作(画)出等腰三角形吗?说一说等腰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3、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B=AC,且AD=BD,请数一数,这个图形中一共有多少个等腰三角形?若将条件改为AB=AC,AD=BD=BC,则有多少个等腰三角形?4、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你能找到它的对称轴吗?你能找到哪些相等的角和边?请你猜想一下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2ABCDABCD(设计意图:问题1目的是通过让学生动手剪纸,获得图形的直观感受,并为下面的折纸操作做好铺垫,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感知等腰三角形,并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在生活中等腰三角形,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问题2学生先独立思考后交流,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想法的基础上结合剪、画的图形介绍“腰”、“底边”、“顶角”、“底角”等概念。目的是让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感知、学习相关概念,加深印象。问题3目的是让学生遵循由个别形象到一般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使学生的思维由形象直观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演绎,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问题4通过学生思考、回顾剪纸过程,动手把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对折,学生很轻松就回答出△ABC是轴对称图形,折痕AD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让学生认识到动手操作也是一种验证方式。)(三)合作探究1、验证猜想1猜想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2、学生交流、板书、微课讲解相结合完成性质1的探索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3、类比、合作、探究、验证猜想2得出性质2,几何画板动态演示。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