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收入与分配考点一、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考点二、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考点三、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考点四、财政的作用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控;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考点五、税收及其种类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考点六、依法纳税纳税人;负税人;依法纳税(对应学生用书第35~40页)分配制度本考点作为我国分配制度的基础理论,近几年有些趋“冷”,但也不可忽视对相关知识及热点的把握和关注。从题型上看,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难度适中。从知识上看,主要对各种分配方式含义与作用的理解进行考查,没有涉及生产决定分配问题。在2013年的高考复习中,从知识角度来说,除了细化把握各种分配方式的特点与作用外,还要与前面的所有制结构、投资方式相结合,与后面的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相结合;从时政角度而言,密切关注生活中备受人们关注的分配方式与国家提高居民收入的措施。1.(2012年广东文综,26,4分)对下图解析正确的是()A.该省财政收入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而增长的B.该省地区生产总值应与居民收入水平保持同步增长C.该省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基础D该省财政收入的比重过大不利于个人购买力的增加解析:D本题考查分配制度。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个人的收入,从而不利于个人购买力的增加,D项正确;财政收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增长,A项错误;居民收入水平应该与生产总值保持同步增长,B项颠倒了两者的关系,错误;该省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基础,C项错误。图表题是最近几年新课标地区比较多出现的题型,主要集中在经济生活试题中。解答此类题目第一步要解读题干文字信息,准确把握题意;第二步,将图表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第三步,对比文字(题肢)与图表,链接正确的信息,作出判断。2.(2011年上海单科,15,2分)一家IT公司生产软件产品,需要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其中属于资本要素的是()①运转资金②公司办公楼③电脑设备④程序设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③④1解析:A本题考查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资本要素。资本要素包括资金、场地、设备等因素,程序设计属于技术要素,①②③符合题意;④与题干无关。3.(2010年安徽文综,3,4分)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A.44000元26000元B.36000元19000元C.49000元21000元D.44000元11000元解析:D本题考查对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解。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故材料中李某的工资收入和奖金即36000+8000=44000元属于按劳分配收入,李某的专利收入和其妻房租收入即5000+6000=11000元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对于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按劳分配只能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范围则比较广,公有制与非公有制中都可能存在;按劳分配的收入是劳动收入,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可以是劳动收入,也可以是非劳动收入。效率与公平本考点是近年高考中的高频考点。从题型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突出考查对知识变通理解和运用能力、对信息的分析和解读能力。从考查方式上看,多贴近中央与地方的政策方针措施或选取典型图表材料,切口灵活多变。从知识上看,重点把握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的相关知识。在2013年的复习备考中,除了细化把握本考点知识外,还要注意与财政、税收、宏观调控、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知识的结合,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要密切关注以下时政热点:国家与地方有关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的最新举措,财政与税收政策调整,新一轮援疆,新形势下的扶贫工作,农村发展与农民增收等。1.(2012年全国新课标文综,16,4分)2011年1月,R市以居住证制度取代暂住证制度,300余万生活在该市的流动人口告别“暂住”状态,在劳动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12个方面开始享受与市民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