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静态为动态”的教学策略——《角的度量》教学反思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交流的主题是“变静态为动态”的教学策略——《角的度量》教学反思。《角的度量》这一课,要求学生会用量角器正确量出角的度数。本人以前曾两次执教过此课。第一次是在富勤小学的时候,那时我用的讲授法,自己觉得讲的很明白,但是学生没有几个学会的。第二次是集中并校后的2011年,当时我有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知道要把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起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于是,我把量角的步骤编成了儿歌,想以此帮助学生渡过难关。学生很快都会背,但是有的学生却不会用,也就是说难点问题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本周三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落实课程标准,让学生喜欢你教的学科”教学大赛。我又选择了这一课。第三次走进《角的度量》,为了突破难点问题,我上网查阅大量资料,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学习教参。最后我决定采取“变静态为动态”的教学策略来进行尝试。《课标》中指出:课程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因此,我创设了这样的活动情境:(播发视频)这样的活动能使学生在动态中感受到角的度数的变化过程,并明白了当选择不同方向为0度时,读数方向也随之改变的原理。也为学生度量静止的角奠定了表象基础。通过这样动态化的活动,打破了学生在度量上的思维定势,重新建立起正确的度量习惯。以上就是我针对《角的度量》一课设计的“变静态为动态”的教学策略。总之,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展示的舞台。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今后我会继续探索“变静态为动态”的教学策略,让数学课堂“静”的知识,“动”起来,“活”起来!谢谢大家,我的反思到此结束,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