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8.1勾股定理(1课时)教学目标:1、探索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2、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操作—验证”的能力,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3、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了解勾股定理的推导过程,掌握勾股定理及其应用。教学难点:理解勾股定理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情境引入】分享两则名人名言: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伽利略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展的。——爱因斯坦提炼关键词:观察—猜想—实验—推理【故事情境】数学家们的取得成果都经过这些过程。如毕达哥拉斯的故事: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一次参加一个餐会,期间留心观察脚下这些排列规则、美丽的方形磁砖,他忽然有了发现。问:他发现了什么?同学们观察图形也能否发现呢?追问: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追问:等腰直角三角形有上述性质,一般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故事情境】毕达哥拉斯继续观察又试了几种不同的情况。如图,每个小方格的面积均为1,请分别计算出下图中正方形A、B、C的面积,填入表中。A的面积(单位面积)B的面积(单位面积)C的面积(单位面积)图1图2师生行为:1、让学生让算正方形A、B、C的面积,并口答。2、让学生说出求正方形C的面积的方法。(割法、补法)二、探索新知【故事情境】毕达哥拉斯根据这些发现作了大胆猜想想一想:同学们由此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请大胆说出你的猜想。猜想在一般直角三角形中,以两直角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等于以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即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等于斜边的平方;与字母相结合,数形结合,得出命题。2、【故事情境】毕达哥拉斯的猜想是否正确,他又进行了严格的理论证明。(1)问:证明命题的步骤有哪些?结合图形说说这个命题的各个步骤具体内容。预设:已知:Rt△ABC中,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求证:+=。(2)师:理论证明之前,要先进行实验操作。学生活动:两同学一组,运用准备好的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中间可以有空白)。小组展示:(3)推理论证:任选一个拼图。追问1:你能用不同的方法分别表示大正方形的面积吗?追问2:你能进一步得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a、b、c的关系吗?ABC图1ABC图222222师生共同归纳定理。追问3:在推导过程中你运用了哪些方法?(面积法、数形结合思想)(4)证明在探索:还有哪些证明方法?生活动:思考并展示。3、介绍古今中外对勾股定理的研究。(1)勾股定理(商高定理)介绍。(2)“勾”、“股”名词介绍。(3)毕达哥拉斯定理故事。(4)勾股定理在未来宇宙探索中的作用。(设计意图:了解数学常识,激发对数学的兴趣,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三、应用新知1.在Rt△ABC中,∠C=90°,AB=c,BC=a,AC=b.(1)a=6,b=8,求c;(2)a=8,c=17,求b.变式1:在Rt△ABC中,∠B=90°,a=3,b=4,求c.变式2: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的长为3和4,求第三边的长.意图:变式1注重直角的变化及边的表示方法,变式2在不出现直角的前提下强调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四、课堂小结1、本节课中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2、在探究勾股定理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怎样的探究过程?五、作业设计1、必做题:整理课堂中所提到的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2、选做题:通过上网等查找有关勾股定理的有关史料、趣事、及其他证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