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基本要求:1、知道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和确立的标志;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3、认识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4、通过对斯大林模式利弊的探讨,总结历史经验,5、借鉴历史教训,树立改革和创新意识。历史历史((概念概念))解释解释含义:指苏联在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它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模式。(p135课前提示)含义:指工业在一个国家的经济比重不断提高以至取代农业,成为经济主体的过程。简单说就是传统农耕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斯大林模式”工业化探究一:苏联的工业化之路1、背景(原因):1)国内:•1924年,斯大林上台;•落后农业国(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装备)。2)国际:面临资本主义包围,形势紧张。2、目的:为了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3、方针提出: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4、过程(1926年开始):1)1926-1928年:改建、扩建、新建企业。2)1928-1932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3)1933-1937年:二五计划提前完成。4)1938-:因二战而被打断。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的重要工程之一——第聂伯河水电站国家指令性的计划经济名称时间主要成就一五年计划1928~32年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农业国二五年计划1933~37年工业强国,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三五年计划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100%100%13%13%75%75%243%243%600%600%19131913年年19201920年年19251925年年19321932年年19371937年年苏联工业产值增长示意图苏联工业产值增长示意图探究二:探究二:苏联工业化的成就和问题苏联工业化的成就和问题1932年,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也第一次出现向外移民的倾向,先后有10万美国人申请移居苏联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苏联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吸引了美国人;美国经济危机;探究二:探究二:苏联工业化的成就和问题苏联工业化的成就和问题漫画题为《片面的经济》反映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国民经济状况。国民经济比例调,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经济结构。该图反映苏联经济建设的什么问题?探究二:探究二:苏联工业苏联工业化的成就和问题化的成就和问题探究二:探究二:苏联工业化的成就和问题苏联工业化的成就和问题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经济各部门发展的状况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经济各部门发展的状况19371937年比年比19192828年的增长率年的增长率农业产值农业产值8.1%8.1%轻工业产值轻工业产值210%210%重工业产值重工业产值550%550%工业化最大的牺牲者是农业和农民工业化最大的牺牲者是农业和农民方针:成就: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农业集体化,取代新经济政策探究三:工业化背景下的农业改革——农业全盘集体化实现农业集体化有利于工业发展,为苏联工业的实现提供了条件,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农民在集体农庄用餐这是前苏联一段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的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高呼:“斯大林万岁!”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29年7月到30年7月,牛减少了3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引起农民的不满与抵制;从农民掠夺过多,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最终影响农业长久发展;探究三:工业化背景下的农业改革——农业全盘集体化(一)标志:(二)含义:(三)特征及评价:1936年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去看)——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确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确立探究四:斯大林模式的特征及评价:特征积极弊端经济政治思想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排斥市场调节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