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搭配二第二课时教材分析虎林市实验小学滕雪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教学有关搭配的知识,教材上安排了三个例题,我今天和各位探讨的内容是例2,通过两件上衣、三件下装的搭配,教学分步乘法计算原理;从知识体系上看,本节课的知识不仅是组合数学的初步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更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学生在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已经初步学习了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本节课的学习与以往相比就更加系统全面,难度稍有提升,不仅数据加大了,而且问题情况也更加复杂:数据由原来的两件上衣与两件下装变成两件上衣与三件下装;另外,在二年级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初步感受排列组合的思想和方法,而本节课则给出了更简洁、更抽象的表达方式,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例如,穿衣问题,吃饭问题,路线问题,天气问题等等)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寻找复杂事物排列数或组合数的过程,掌握简单搭配的方法,发展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能用比较简洁、抽象的方式时行表达,体会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符号化思想。3.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教材编排特点1.广泛选取学生熟悉的事例,易于学生的理解和体会。本节课的教材主要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学习的数学学习提供活泼的材料与环境。如组两位数、衣服搭配、打电话、求比赛场次、照相、取硬币、选图书等,都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有些内容在二年级上册已出现过(如组两位数、衣服搭配、送图书、付钱等)。教材选取这些学生熟悉的内容,易于学生把握问题结构,借助生活经验理解和思考,同时,能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2.数形结合,用符号化的呈现形式凸显有序、全面的思考方法。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直观图示把抽象的思考过程呈现出来,突出了有序、全面的思考过程,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同时也体现了此阶段对学生思维水平的要求,便于教师把握教学重点。3.让学生通过写一写、画一画、连一连等活动,获得对抽象的数学方法的体会和理解。本单元的例二呈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体现了数形结合、符号化、分类讨论、有序等数学思想。这些内容都比较抽象。教材呈现了让学生动手写一写(如做一做1题固定十位数按顺序写一写)、画一画(如例2用画图形表示搭配)、连一连(如做一做2题用连线验证早餐有多少种搭配方法)等活动,学习如何展示思维过程和思考结果。一方面帮助学生学会用更简洁的方式表达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结果,体会并进而理解抽象的数学方法。另一方面,在学生活动中体会有序、全面思考的分类讨论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