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土壤里的微生物》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放线菌的结构特点。2.识别青霉和匍枝根霉,并说出它们的繁殖方式和营养方式能力目标:1.学会培养和观察青霉、匍枝根霉和蘑菇2.探究土壤中的微生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培养霉菌的过程,并交流成功或失败的感受教学重点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学难点认同土壤里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生物圈平衡和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引入新课-积极思考、踊跃提问-展示变质的牛奶,提出问题,引入新课认识大型的真菌和真菌中的霉菌仔细观察,从实物中获得有感性认识。展示大型真菌及霉菌实物。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请两个同学讲解和演示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提问并解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区分细菌和真菌菌落分布的特点-观察菌落实物、区分其分布的特点。阅读教材。将课前培养的菌落实物分发给各小组,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并及时点评并给予鼓励。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通过对实物、图片的观察总结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展示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制定探究活动的方案-制定实施方案、交流活动的计划及展示观察记录的表格下课后半小时内将在各自环境中已接种的培养皿密封好,送回教室后排的空桌上。-布置设计探究方案,提醒学生注意设计对照组。巡视和指导、参与设计,及时激励。每组发给两套有培养基的培养皿。组织教学,情景导入。观看图片。展示图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细菌的发现阅读书本知识,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讨论,并回答所提出的问题。用大屏幕展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三种形态;分组讨论细菌的大小及结构特点,并与动、植物细胞进行对比,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并进行交流。请一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就细菌的结构和营养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交流。指导、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间的讨论,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人生观教育。提示、指导执教学生,并进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