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雨衣》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让学生自己默读,再交流一下,看看他们是否已粗知大意。然后引导他们想一想或讨论讨论: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像小林那样,多动脑筋,动手做做看。二、教学目标1、会认14个字。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爱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三、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参与意识和与人交往的愿望,但是语言表达能力、知识经验水平、情感意志品格相对薄弱,对客观世界的观察能力有限。教师就应该多给学生一些参与机会,让学生多一点探究的空间;多一次实现需要的满足;更多一些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激情的宣泄。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1、同学们,今天的天气怎样?下雨时,需要带什么雨具?2、你穿过雨衣吗?穿着雨衣在雨中走有过什么样的感受?3、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板书课题《充气雨衣》。学习生字“充”,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气?二、通读全文,学习生字1、按自学四步骤自学课文。2、检查自学情况:⑴卡片认读生字。⑵按归类认读生字:让学生找找翘舌音、平舌音、后鼻音;找找同偏旁的生字。⑶游戏识字:听音举卡片;送信游戏;开火车扩词游戏;⑷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新词,先认读,再用喜欢的颜色在文中涂出。⑸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的。⑹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评价。相机教学多音字:“缝”和“假”。三、默熟课文,朗读感悟1、默读课文,思考:小林遇到几次难题,是怎么解决的?画出有关的句子。2、小组内交流。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3、交流汇报,在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这几个方面。⑴小林发明的灵感来自哪里?读读有关句子。①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②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一件件雨衣。③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⑵读好小林想的句子。①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②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引导学生“这个难题”指什么?把它代进去读一读。“一直”说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学生的朗读感悟必定是水到渠成。③这样的雨衣怎么叠起来呢?④小林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够充气的塑料环代替铁丝圈,不就能叠起来了吗?⑶、夸奖的句子嘿!别提多棒了!四、情感升华。1、复述“充气雨衣”发明的过程。2、你从“充气雨衣”的发明得到了什么启示?3、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4、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用品给你带来不便的事吗?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吗?五、教学策略教师活动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学第五自然段学生默读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六、教学评价本节课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七、教学板书板书设计:充气雨衣想旋转起来的裙子想塑料救生圈?→(板画)?→(板画)称赞做雨衣做充气雨衣(板画)(板画)作业布置:改进一下你认为不太好用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