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程标准: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理解这个时期的政治特色,民族政权的并列与晋王室南迁。教材分析:本课上承三国鼎立的分裂割据局面,介绍了三国归晋之后西晋的发展脉络。首先介绍了西晋的统一,但是蕴含着新的矛盾,统治集团内部日益腐朽,奢侈堕落风气盛行,隐藏着分裂的矛盾。其次引出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最后突出表现为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之间存在着矛盾。少数民族的上层利用西晋内乱的机会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学情分析:学生们本课内容比较陌生,毕竟西晋的历史如昙花一现,而且其中夹杂着阶级、民族矛盾有着诸多矛盾,所以说,学生们对本课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老师进行巧妙灵活的教学设计,去引导学生们在历史的线索中,剖析事件背后的因果律。知识与技能:掌握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北方各族的内迁的基本史实,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北方十六国建立的背景。情感态度价值观:1、西晋的统一是历史的进步,顺利了历史的潮流,符合人民的希望,从而肯定西晋的统一是中国历史的大势所趋。2、西晋统治者骄奢淫逸,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激化了原有的阶级、民族矛盾,最终导致了民族内迁与西晋的灭亡。从反面警示我们要居安思危,吸取历史教训。教学重点:西晋的统一、八王之乱与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难点:西晋的短暂统一的原因教学过程:新课预习:1、三国后期,司马懿夺取魏国军政大权,266年,司马炎称帝,建立西晋,以洛阳为首都。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2、西晋建国伊始,贵族腐化,奢靡成风,而晋武帝分封诸侯王,造成了地方势力增强。晋惠帝昏庸无能,诸侯王为了争夺最高统治权,展开激战,史称八王之乱。3、东汉魏晋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不断内迁,趁西晋战乱时,少数民族不断起兵,建立各个民族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新课导入:请同学们欣赏几幅漫画,说一说漫画中的故事?乐不思蜀石崇王凯斗富何不食肉糜狗尾续貂刘禅亡国后,在洛阳不思故国,自谓乐不思蜀;西晋贵族石崇、王凯攀比斗富,挑动不良的社会风气;晋惠帝司马衷继位后,不知民间疾苦,当百姓受灾,他只能以何不食肉糜对答。西晋八王之乱,司马伦大肆授予官职,由于封官太滥,百姓以狗尾续貂讽刺之。师:听完这些故事,同学们能够感受到什么样的社会风气?生:腐朽、堕落、不堪,没有进取之心,充满了腐败的味道。师:常言道,魏晋风度,既指两晋时期,人们追求个性,放荡形骸的洒脱,也从另一个方面暴露了当时赤裸裸的个性的私欲,人性的本恶、社会风气的堕落。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呢?就让我们学习新的一课《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西晋的建立与统一出使历史图片,展示三国后期的政治斗争,让学生们看图说历史司马懿装病司马昭之心司马炎称帝魏灭蜀之战西晋灭吴之战师:三国后期,司马氏逐渐掌握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司马懿通过高平陵政变,把持曹魏政权;此后司马师、司马昭兄弟相继执曹魏之牛耳。最终司马炎废掉了曹魏君主,篡位称帝,建立西晋。司马氏崛起的过程中,灭掉了蜀汉,东吴,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司马崛起的过程中,充满着政治谋略与刀光剑影,如何评价西晋的建立与统一呢?生:统一是大势所趋也是民心所向,而且在三国末年,北方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远远超越了南方,所以蜀汉和东吴统一于北方是历史的必然。西晋统一促进了历史的发展,是指的肯定的历史事件。西晋的统治凡今之人,惟钱而已。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鲁褒《钱神武帝尝降王武子家,武子供馔,并用琉璃器。婢子百馀人,皆绫罗裤,以手擎饮食。烝豚肥美,异于常味。帝怪而问之,答曰:以人乳饮豚。——刘义庆《世说新语·汰王君夫以饴糒澳釜,石季伦用蜡烛作炊。君夫作紫丝布步障碧绫里四十里,石崇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石以椒为泥,王以赤石脂泥壁。——刘义庆《世说新语·汰论》侈》侈》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师:阅读材料一、二、三,剖析当时的社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