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讲述的是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本节课内容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早在秦汉时期就在一些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特别是在造纸术、医学和数学等科学技术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秦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一时期的科技成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炎黄子孙的骄傲。所以学好本节课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并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2、教材内容分析:本课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子目是“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主要介绍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及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第二子目是“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主要介绍张仲景和华佗在医学领域的杰出成就。第三子目是《九章算术》。本子目则是介绍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突出成就。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初一年级的学生可塑性强,处于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时机。通过平时的阅读积累和影视作品的影响,他们对本课内容已有初步了解,但熟悉的只是零碎的知识点,因此教师应全面系统的讲述。初一的学生注意力易分散,但有较强的求知欲。据此特点,在教学中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图片、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能够简要说明造纸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和产生的影响。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2、过程与方法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层层展开,学生合作参与课堂讨论,阐明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通过讲述有关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了解张仲景、华佗的有关事迹和主要医学成就。利用表格,整理、归纳秦汉时期有关造纸术、医学和数学等科学技术领域中的杰出成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汉时期科学技术成果的学习,认识到秦汉文化的繁荣昌盛是建立在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的,从中感受我国古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优良品德,激发民族自豪感,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的影响。确定的理由:基于课标的要求,要认识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的影响。而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这一项科学技术深刻的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以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为讲解重点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突出重点:通过创设情境,辅以图片、视频,并结合相关典故,运用问题教学法,设疑引思,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再通过师生互动,讨论其影响。这样学生就能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突出了本课的重点。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确定的理由:基于课标的要求,本课在知识层面上,只需对于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大致了解,要求不高。但要以此达到较高层次的情感升华,出于所教授的是初一年的学生情况考虑,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故定为难点。突破难点:通过文字材料,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来理解我国是一个“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曾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以此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最后通过西欧的谚语以及李约瑟等学者的言论来作升华总结,以突破难点。五、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分析讲解法。六、教学过程:导入:大一统的秦汉帝国创造了空前的中华文明,也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历史故事。今天我们就先来看一个发生在东汉末年的故事。大家说好不好?播放视屏《三国第58集剪辑片段》。现在呢请同学们举手告诉老师:在这个历史故事中,你对什么感兴趣?或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