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结课论文————构建人的自身和谐摘要: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和谐在本质上就包括人自身的和谐。如果每个人都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能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社会就能达到和谐的状态。人自身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人自身的和谐作为重要环节。关键词:社会和谐人自身和谐正文人自身的和谐,是指一个人身心(特别是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健康状态,主要体现为人在现实生活中精神上、心理上的一种平和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根本上是由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的。实现人自身的和谐,是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保证和基本价值追求。一、构建人的自身和谐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意义“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净胜。中国古代就注重和谐,并十分关注人的自身和谐。儒家强调通过正心、诚意、修身来规范忍得思想和行为,以‘仁爱’为核心,推演出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作为社会稳定和谐的根基。到家主张以谦下不争、清静无为的方式来达到人的自身和谐。世纪之初,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实践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全新理念,尤其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深刻阐述,提出加强制度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同时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涉恶会注意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等内在手段构建忍得自身和谐。从现实来看,社会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是社会不和谐的表现,同时也是社会不和谐的结果。如果得不到即使有效的解决,反过来又会加剧社会的不和谐,而引发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忍得自身不和谐。人组成社会,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如果人自身不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就会是一句空话。如果把社会和谐比喻成金字塔的顶端,那么忍得自身和谐则是金字塔的基石。二、构建人的自身和谐内容人的自身和谐体现在哪些方面?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再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在构建人的自身和谐的过程中,相应的包含两个大的方面:一是指自然意义上的人自身的和谐;二是指社会意义上的人自身的和谐。作为自然属性的,首先面对的是人本身,要达到和谐,主要是解决人的生存问题。只有满足了吃穿住用行等基本生存需要,人才具有自身和谐的基础。如果这些最基本的因素达不到和谐状态,作为人来说也就不可能以和谐姿态去处理和外部世界的关系。有了较低层次的和谐,才会有更高的追求,次啊会去努力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张,去超越自我、完善自我,从而达到人外在与内在的真正和谐。构建人的自身和谐,必须更加注重人在社会意义上的自身和谐。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素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人的素质高低,人的全面发展程度决定人的自身和谐程度。社会意义上的自身和谐要求树立正确的世界光、人生观、价值观,既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又能够有效的改造主观世界,又能够有效地改造主观世界,以友好的姿态融入自然社会,以爱心呵护自然和社会,以真诚和信誉构筑社会。总的来说,人的自身和谐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朝着真善美的方向完善自身,使自己成为与外在世界和谐相处的个体。为构建和共享和谐社会奠定基础。三、如何实现人的自身和谐如何实现自身和谐,自我修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生在世,总要面对诸多的难题和坎坷。对此,我们既不能消极回避等“来世”,更不能情绪偏激走极端,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立足现实,直面人生,不断提升自己,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来化解各种人生难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的精神支柱,是人自身和谐最深层、最根本的决定因素。当前,价值多样化的趋势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