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相交线学校:颍上五中年级:七年级科目:数学主备:王领审核:七年级备课组时间:2017-5-20一.课程标准:(1)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能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2)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能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3)掌握基本事实: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垂线的定义与垂线两个性质的理解和应用。(2)能画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利用垂线性质解决实际生活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2)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垂线的性质,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三、教学重点:对垂线画法及垂线性质的应用。四、教学难点:垂线性质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五.课时安排:共计一课时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式,讲练结合八.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对顶角的定义及图形展示?2,如果对顶角中有一个角是900二、讲解新知:1.什么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情形是很常见的。2.垂直的记法、读法:直线AB、CD互相垂直,记作“AB⊥CD”或“CD⊥AB”,读作“AB垂直于CD”,如果垂足为O,记作“AB⊥CD,垂足为O”(如图)3.垂直的定义的应用格式(1)如果直线AB、CD相交于点O,∠AOC=90°(或三个角中的一个角等于90°),那么AB⊥CD.这个推理过程可以写成:∵∠AOC=90°(已知),∴AB⊥CD(垂直的定义)(2)如果AB⊥CD,那么所得的四个角中,必有一个是直角.这个推理过程可以写成:∵AB⊥CD(已知),∴∠AOC=90°(垂直的定义).三、例题解析:1.若直线m、n相交于点O,∠1=90°,则__________。2.若直线AB、CD相交于点O,且AB⊥CD,那么∠BOD=____。3.如图,BO⊥AO,∠BOC与∠BOA的度数之比为1:5,那么∠COA=_____,∠BOC的补角为______度。ABCD4、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下列条件中能判定两条直线垂直的是(A)有两个角相等(B)有两对角相等(C)有三个角相等(D)有四对邻补角5、下面四种判定两条直线的垂直的方法,正确的有()个(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2)两条直线相交,只要有一组邻补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3)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相等,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4)两条直线相交,有一组对顶角互补,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A)4(B)3(C)2(D)1四探究:(1)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能画几条?(2)过直线l上的一点A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几条?(3)过直线l外的一点B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几条?结论: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作法:1、靠(边靠线、边靠边)2、过(点)3、画(线)[来源:Z_xx_k.C五、课堂练习:过点P向线段AB所在直线引垂线,正确的是()六:继续探究1.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2.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七:练习:1.请你做裁判:你观察过吗?你留心过吗?体育课上怎样测量同学们的跳远成绩?小彬的跳远成绩是3.86米,3.86米是怎样得到的?答:跳远成绩应是落在沙坑中的脚印上的P点到起跳线m的距离.3.86米是线段AP的长度.2.画一画,比一比如图,P是∠AOB的边OB上一点过点P画OB的垂线,交OA于点C;过点P画OA的垂线,垂足为H.试比较PH与PC、PC与CO长短,并说明理由.答: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