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师备课资料卡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三维目标】(鲁科J)1.会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时间。(鲁科J)2.了解频闪照相法及其应用。(鲁科J)3.探究重力作用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教学建议】(鲁科J)1.本节主要是通过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首先介绍打点计时器,同时考虑到现代仪器设备逐渐进入实验室,还介绍频闪照相法,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在实验中体验、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鲁科J)2.中学实验室里一般有两种打点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受到的阻力相对小些,实验误差也小些,因此有条件的学校应尽量使用电火花计时器。不管使用哪种打点计时器,教师要讲清其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并让学生操作练习。(鲁科J)3.从纸带读取数据时,以连续6个点为一小段来划分纸带,记下每小段的时间和位移,然后算出各段的平均速度。设每一小段的运动都是匀变速运动,各段间的加速度用来计算,其中为相邻两小段的平均速度,t为两小段各自的时间中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即0.1s。这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比较简捷,但求平均加速度时,除头、尾两小段的位移测量值外,中间各段的位移均互相抵消。因此,这样计算平均加速度不能有效减小实验误差。其实,也可不必求平均加速度,直接比较各小段的加速度值,即可看出小车在误差允许的范围之内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当然,如果学生有兴趣和余力,也可鼓励学生尝试其他方法求加速度(见上节作业8)。(鲁科J)4.减小误差是很重要的实验技能。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误差的来源,讨论如何减小误差,如以连续的6个点为一段就是为了减小误差。从上述所用的方法来看,加速度的误差主要由各段位移的误差决定,因此适当增加各段的位移可以减小误差。因此,若小车加速度小,打点比较密集,计数点间时间间隔应多取几个,反之可少取。(鲁科J)6.仪器设备现代化是教学现代化的内容之一。尽管很多学校没有频闪照相机,但让学生知道既可用简单易行的“盆盆罐罐”做实验,也可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做实验,有利于开阔学生眼界,激发热爱科学的热情。(鲁科J)教师可结合教材中的频闪照片介绍频闪照相法的原理和应用,如通过计算机课件、录像来演示。学生的体验将更深刻。(鲁科J)7.科学探究比较开放,除了给出打点计时器,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数据处理、结果的讨论等全由学生自主进行,而且学生是第一次使用打点计时器,如果学生出现困难,教师应注意指导(详见本节“实践活动”部分)。【课型安排】【课时安排】【相关知识准备】【教学建议】【学习方法】【导语引入】(鲁科K)本章第一节从加速度的定义出发,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我们怎么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是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呢?仅凭观察是很难做出准确判断的,需要通过测量和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直接测量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或速度在技术上比较复杂,本节我们将尝试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和位移,再经过计算或作图来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讲解】打点计时器及其应用(鲁科K)在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秒表和尺子,直接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和位移,但当物体运动速度太快时,采用这种方法的测量误差较大。用什么方法可以减小测量误差呢?使用打点计时器是人们常用的方法之一。用心爱心专心1(鲁科K)图3—12是常见的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和电磁打点计时器,用它们可以记录物体运动的时间和位移。下面主要以电磁打点计时器为例,讨论其记录过程。图3—12(b)是一种常用的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实物照片,工作电压4~6V,频率50Hz。接通电源后,振片和振针就会以(即0.02s)的周期振动起来。当纸带在运动物体的带动下运动时,振针的上下振动便会通过复写纸在纸带上留下一系列小点,相邻两点之间对应的时间间隔为0.02s,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用尺子测量。这样,打点计时器既记录了时间,又记录了相应的位移。我们便可利用这些时间和位移信息来分析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下面,我们应用打点计时器探究沿斜面下滑的小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鲁科K)图3—13是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