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色素与光能的捕获》同步习题知能演练轻巧夺冠随堂自测1.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下列关于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B.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基质中C.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D.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是在基质中合成的解析:选D。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光能后,在类囊体薄膜上将水分解成[H]和O2;CO2从气孔进入后,与C5结合生成C3的过程称为CO2的固定,此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C3在[H]和ATP的作用下被还原生成有机物,此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2.下面是光合作用的图解,其中正确的是()解析:选D。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有去无回,参与光反应的是水,参与暗反应的是CO2。3.光照强度和CO2浓度是影响光合作用的两个主要外界因素,下面各图表示的是北方夏季一天中棉花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曲线的纵坐标表示光合作用强度。正确的图解是()解析:选C。北方夏季中午,棉花等植物会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即此时光照较强,蒸腾作用非常旺盛,植物气孔关闭,CO2不能被植物吸收,使光合速率下降。4.在正常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某植物,当突然改变某条件后,即可发现其叶肉细胞内五碳化合物含量突然上升,则改变的条件是()A.停止光照B.停止光照并降低二氧化碳浓度C.升高二氧化碳浓度D.降低二氧化碳浓度解析:选D。二氧化碳是暗反应进行的条件之一,如果二氧化碳减少,自然就不能顺利地形成C3,已有的C3仍会通过C3的还原途径而生成C5。这样C3减少,C5形成后却不能进一步转变,于是就积累起来。5.植物的光合作用受温度(T)和光照强度(L)的影响。如图表明植物在3种不同的光照强度下消耗CO2的情况。分析在-5~0℃和20~30℃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分别是()A.L、TB.T和L都不是C.T、LD.T、T解析:选C。此类曲线的特点是在一个坐标系中自变量不只是横坐标一个,分析时一定要注意先把两个自变量割裂开来,分别看它与因变量的关系,然后再综合两种因素对因变量的共同影响。在-5~0℃范围内,CO2的消耗量和几倍光强无关,只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所以其限制因素是温度。在20~30℃的范围内CO2的消耗量达到最大值,不再变化。温度已不再是限制因素,而随着光照增强,CO2的消耗量在增多,所以此时光强是其限制因素。6.下图是光合作用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填写字母)(1)图中A代表____________,其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表示光反应的是[],其在叶绿体的________进行。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暗反应进行必需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3)由F到J的反应过程叫__________________,其在叶绿体________进行。(4)图中所示光合作用过程中不释放也不需要消耗能量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物质符号等回答)。(5)在有光条件下,停止CO2供给,C5的变化是________。在CO2供给充足时,植物从暗处移到明处后,C3的变化是________。(6)通过对图中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反应过程的分析,列出至少三种提高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方法并说明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A为叶绿体中的色素,具有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的作用。H表示光反应阶段,进行场所为类囊体膜,为暗反应阶段提供[H]和ATP。I为暗反应阶段,F到J为三碳化合物还原,进行场所为叶绿体基质。二氧化碳的固定阶段不消耗也不产生能量。停止CO2供给,CO2固定停止,C5消耗减少,含量增加。光照充足,[H]和ATP增多,CO2还原加快,C3消耗增多,含量下降。提高光照强度,有利于光反应的进行;提高CO2的浓度,有利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形成;保持适宜的温度,有利于光合作用的酶发挥其最大的催化效率,以上三种方法都能提高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答案:(1)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