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三十三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2考试高二文科综合(理)试卷政治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75分)1.一个伟大的民族,必然有一个曾经灿烂的文化,下列属于文化活动的是()A.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于3月5日在北京开幕B.广东省政府与铁道部签署铁路建设备忘录C.7月9日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时代与孔子的对话”大型网络活动启动D.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2.《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文化兴则国兴,文化衰则国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文化决定国家的发展B.文化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C.文化竞争力是综合国力的核心D.文化的发展必须领先于政治.经济的发展3.河南安阳殷墟成为中国第33处世界遗产,既能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丰富人们的文化消费,也能大大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C.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D.文化与经济相互决定4.中国人喜欢喝茶,并衍生出特有的“茶文化”。“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等。这说明()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②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③青年学生都要主动接受“茶文化”的熏陶④健康的文化活动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5.网络语言、网络游戏、网络情感等网络文化正悄无声息地进入人们的生活,由此可见()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D.人们对文化的接受是消极被动的6.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提起节日,中国人想到的是春节、端午节、清明节等,而大多数西方人想到的却是圣诞节、复活节等节日。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节日,这是因为()①不同的民族节日蕴涵着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②民族节日包含着一个民族文化生活的全部内涵③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④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文化传播是一种文化中的文化集丛或文化元素从其发祥地扩散到不同地方而被模仿、采借和接受的社会现象和过程。下列属于文化传播的途径是()①丝绸贸易,出国留学②亲朋聚会,出国旅游③商贸活动,人口迁徙④经济交流,政治互访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9.在进行文化比较时,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能坚持文化中心主义。所谓文化中心主义就是以自己的文化为标准来评价其他文化,并认为自己民族的文化是正确的,而其他民族的文化是错误的倾向。反对文化中心主义()1①是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②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互相尊重、共同发展③是承认各国文化具有优劣的表现④是尊重民族文化的要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0.2010年7月21日,吴邦国在第三次世界议长大会指出,应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不同文明要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强调这一文明观是基于()A.中华文明是最优秀的文明B.世界各民族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趋同C.世界各民族文化都具有包容性D.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11.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国学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一些几岁的孩童开始诵读包括《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孝经》《中庸》《论语》《大学》《老子》等在内的古文(书)。有人认为,让孩子们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是应该的,但是笼统地提倡学习传统文化是很危险的。这一观点表明()①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辩证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作用③要看到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对儿童成长的消极作用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A.①③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12.教育部专门发文要求把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优良传统作为中小学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主要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