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考古证实,至少在距今1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新疆已有人类活动居住。上万年以来,各色人种、族群在新疆繁衍生息。在经历数千年的演变融合之后,新疆逐渐形成现在的13个主体民族,他们世代居住新疆,生生不息,目前为止,新疆总人口为2200万。以下简要介绍新疆13个世居民族:维吾尔族维吾尔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在阿尔泰山以东,大兴安岭以西、贝加尔湖以南,长城大漠以北的广茅土地上,游牧着被称为“丁零”的人群,他们“逐水草而居”。公元840年(唐文宗开成9年),回鹘汗庭被黠戛斯攻破,建立近百年的回鹘汗国解体。解体后的回鹘人主要分三支逃散,一支南下投奔幽州(今河北一带),后来逐渐融合到我国北方各个民族中去;一支迁徙到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史称“甘州回鹘”,后来与当地原有突厥人等结合以后,部分演变成现在的裕固族;数量最多的一支西迁至古称西域的新疆,同分布在新疆的突厥语各部、南疆的原住民等人相融合,大约于16世纪初,形成维吾尔族。目前新疆的维吾尔族主要分布于天山以南以东的南疆、东疆,伊犁等地,以南疆的喀什、和田、阿克苏三地区分布最多维吾尔族现有人口约1008万人,汉族早在西汉时期,汉族人的先辈就开始在古称西域的新疆地区生活定居。一般认为,张骞出使西域拉开了汉族人生活西域的序幕。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1—前87年),汉朝与乌孙和亲,一些汉人随细君和解忧等公主西迁并定居西域。同样在汉武帝时(公元前104—前102年),李广利两次讨伐大宛,引起西域各国纷纷归顺汉朝,汉朝留军队及家眷在当地守护并且开垦田地生活居住。640年,唐朝平定高昌,在高昌设立西昌州,在可汗浮图城(今新疆吉木萨尔县)设庭州,并设立安西都护府于高昌,大批汉族迁居西域。公元702年,武则天在庭州又设北庭都护府,又有大批汉族迁居西域。清康熙时期(公元1644—),清军击退天山以北的蒙古准噶尔部,随军的汉族留新疆当地屯垦戍边。至清乾隆(公元),清军全面平定了天山南北的新疆各部,重新把新疆纳入祖国的版图,并设置伊犁将军统领全疆。自此以后,大批汉族由内地前往新疆,至1884年新疆建省后汉族到新疆屯垦、经商定居的人络绎不绝。1949年,新疆解放以后,全国各地的军人、知识分子、自愿来疆等的汉族大批进入新疆并定居新疆。目前新疆的汉族主要分布在天山以北的北疆各地、南疆东疆各城镇、全疆各兵团系统,遍及新疆各地。汉族现有人口约880万人。柯尔克孜族柯尔克孜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柯尔克孜族从古代民族沿袭下来,在历史长河中又融入了新的成分。秦汉时期,柯尔克孜族名称出现在我国的史书上,被称为“鬲昆、隔昆、坚昆”,游牧在西伯利亚西部的叶尼塞河上游,公元前3世纪末依附于匈奴。公元840年,被称为黠嘎斯的柯尔克孜族先民建立黠嘎斯汗国,一度占领北庭和安西都护府。元朝统一其地后,在此建立廉州,称为吉利吉斯。16-18世纪,沙皇俄国侵占了叶尼塞河吉利吉斯的大片领土,他们被迫迁往大山西部的伊塞克湖地区(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于明末清初发展为柯尔克孜族。目前新疆的柯尔克孜族主要分布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一市三县。柯尔克孜族现有人口约18.5万。哈萨克族哈萨克族由古代许多部落和部族逐步融合而成,他们主要游牧于天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南、蒙古高原以西的广大地区。哈萨克族的族源大多认为是古代乌孙、康居、奄蔡人和中亚草原的塞族、大月氏以及后来进入这一地区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鹘、契丹、蒙古等部族发展融合而成。13世纪上半叶,成吉思汗的儿子翰鲁朵在哈萨克斯坦东部地区建立白帐汗国,1456年迁徙到楚河流域建立哈萨克汗国,15世纪末哈萨克族开始形成。1635年,哈萨克族同天山北部的蒙古准噶尔部交战,战败后流离失所。18世纪中叶,即清乾隆平定叛乱并统一新疆后,哈萨克族人陆续返回原牧地。目前新疆的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地区,天山山区一带。哈萨克族现有人口约152万人。塔吉克族塔吉克族属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有很久远的历史,据考证,其祖先是中亚地区公元前2000——前1000年之间形成的操东伊朗语的部族。据考古发现,公元前若干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