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教学设计谷飞飞衡阳市耒阳市港湘实验小学电话:15873444855QQ:594840760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P103页一、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教材编排特点:1、由生动的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材首先通过富有情趣的古代课堂,生动的引出《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鸡兔同笼”问题,并通过小精灵的提问激发学生解答古代数学问题的兴趣。2、体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的多样性。把古代的数据变小引出例1,让学生感悟化繁为简在解题中作用;其次,让学生经历猜测到列表法,再到“假设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最后,介绍古人的巧妙解法,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3、拓宽“鸡兔同笼”问题的认识,明确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租船问题。二、学情分析1、我步步为营的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主题“鸡兔同笼”问题;然后以一个数据比较小的鸡兔同笼问题,来引导学生,经历列表法,画图法和探讨假设法等多种解题策略和方法,并加以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帮助学生比较直观形象的理解解题方法,从而更好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2、由于"鸡兔同笼"问题在人教版中是第一次出现,只有小部分学生可能在数奥书上见过,会做。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一次遇到,因此在备课时我充分考虑到这个情况,所以在教学本课的重难点用假设法解答"鸡兔同笼"问题的第一部分假设全是鸡时以老师引导进学生行分析,加以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这种方法。然后学习假设全是兔时,以学生根据刚才的学习和理解自己独立完成并说明对每步理解,再加以课件演示。通过这两步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应该基本能利用假设法来解答"鸡兔同笼"问题。3、在本课的设计上我灵活的安排了教材,把书上“26只脚”改为了“26条腿”意思差不多,但便于学生在后面分析叙述,好与“几只兔”“几只鸡”区分。不然都是“只”,让学生听不明白。在这节课上我没有讲古人用的“抬脚法”的方法。这主要是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时间上的考虑,本来这节课讲的方法就很多,特别是假设法学生理解就有困难,再将“抬脚法”讲了,可能学生消化不了,以其都没弄清楚,还不如分成两节课来讲,别外就是时间问题,如果把“抬脚法”讲了,可能学生练习的时间就少了,没办法有效的进行课堂巩固。因此,这节课我没有讲古人用的“抬脚法”。4、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都应该是在用假设法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上,在这部分的设计上,我看了很多资料和课例。都说得较为简单,并有不同的说法。在假设全部都是鸡这里,用26-16=10条腿,这里应该说是“多10条腿”还是“少10条腿”呢,教材上只是简单的说“这样就多出了10只脚”,通过我和我们年级组其他教师的讨论,并看了很多教案和课例,我觉得以假设后的腿与实际比学生较容易理解,当说到这个问题时可以直接说“比实际少了10条腿,为什么少呢?是把兔当成鸡算了,”这里是把兔假设成了鸡,肯定应该是少算10条腿。如果说成“多10条腿,为什么多呢?”就不好给学生解释了。这样也便于同前面的把一只兔当成一只鸡算就少2条腿联系起来。三、教学目标:1、掌握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2、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逻辑推理能力。3、了解我国古代数学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教学难点:掌握假设法,能运用假设法解决数学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猜谜语红眼睛,白皮袍,短尾巴,长耳朵,爱吃青菜和萝卜,走起路来蹦蹦跳跳(兔子)。头戴大红帽,身披五彩衣,好像小闹钟,清早催人起(鸡)。(小鸡和小兔要去参加化妆舞会,他们需要把小鸡化妆成这样,小兔——)二、变一变游戏(来了3只兔子和2只鸡,小兔要求小鸡和它一模一样,小鸡该怎么办?)(可能有学生说一只鸡长2条腿或者说用2个翅膀做腿,)仔细观察全部是兔子以后腿数的变化情况,得出多了2个2的结论(来了4只兔子和3只鸡,小鸡要求兔子和它们一模一样,小兔怎么办?)(可能学生会说砍掉每只兔子多的2条腿或者说抬起2条腿)仔细观察全部是小鸡以后腿数的变化情况,得出少了4个2的结论。小结:帮助小鸡和小兔子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