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中学张敏婷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二战后——20世纪50年代中)课程目标: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考试大纲: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世界格局”:在一定时期内,国际上各种基本力量对比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或体系。其形成或解体是各种力量由量变到质变的结果。“极”:在国际关系中起支配作用的力量中心,它影响和制约着国际关系中的其他力量。“两极格局”:指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世界格局。以1991年苏联解体为终点。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表现冷战(主要)影响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大国力量对比大国相互关系1.美国:头号强国;欧、日:衰落1.美企图遏制苏联,称霸全球;积极反共反苏2.苏努力扩大世界影响,与美针锋相对3.美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根本对立4.英国丘吉尔铁幕演说推波助澜背景世界分裂成两部分;核战争威胁;破坏世界和平,局部热战;使半个世纪没爆发新的世界大战;客观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客观推动多极化趋势出现实质:大国争夺世界霸权2.苏联:唯一能抗衡美国消极:积极:二战后20C50S美国苏联政治经济军事1947年杜鲁门主义?1947年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8年马歇尔计划1949年北约1949年经互会1955年华约?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1969年美国“阿波罗”号登月成功材料二:1962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以改变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美国武装封锁古巴。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拓展一:美苏两极对峙是否还有其他体现?美洲太空竞赛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争夺中间地带古巴导弹危机材料一:拓展二: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材料二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问: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不同:电影描述法国小镇在美国财政援助下生活逐渐好转,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有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漫画中欧洲人被“绑”在美国的战车上,追逐美国的财政贷款,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控制欧洲的工具。国际格局:两极对峙。热战:朝鲜、越南冷战:古巴导弹危机美洲美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互会华约东德亚洲亚洲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西德欧洲冷战知识总结反思历史1998年科索沃战争2001年阿富汗战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空袭巴格达美国《时代》周刊的一篇文章认为按目前的速度和潜力,中国将于2010年超过日本,于2020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经济总额最大的国家。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将对世界带来“威胁”。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新冷战思维“过去几十年,国际社会沧海桑田般的巨大变化,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的潮流。旧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冷战时期的集团对抗不复存在,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都再也无法单独主宰世界事务。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就不能身体已经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框架里。”——习近平2013年3月23日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反思历史•冷战对抗不是问题的出路•和平合作才能共进共赢•……启示1.(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4)图4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