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世界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必修一人民版教材163页思考:在两极格局下,“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指的是哪些力量?二、新兴力量的崛起—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60.70年代)一·欧洲的崛起:欧洲人的欧洲想一想欧洲国家为什么要建立“欧洲人的欧洲”?材料1“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维克多·雨果①共同底蕴、心理——有渊源。材料2废墟城市考文垂(英国)废墟城市考文垂(英国)战后的柏林战后的柏林二战后西欧各国力量削弱,美苏冷战的威胁。②材料3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面对经济凋谢、政治危机、社会动乱等诸多困难,西欧各国纷纷实行社会改革,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过程。——摘自课本(人教版)材料4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舒曼计划》(1950年)③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动因。④直接原因:促使法德和解。“欧洲人的欧洲”是怎样建立起来的?读一读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基本过程1)欧共体的建立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六国)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2)欧共体的发展经济一体化:争取在成员国之间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带动政治一体化1973年,成员国开始“用一个声音说话”。1975年,“欧洲议会”成立80年代后政治联系进一步加强1986年5月29日正式悬挂,会旗为天蓝色底面,,上面有12颗金黄色的星。象征着欧洲共同体的12个成员国。制作会旗的目的是表示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增强人们对欧洲同一性的印象。欧欧洲洲共共同同体体总总部部大大厦厦欧共体是区域的经济合作组织1993年11月1日,欧共体更名为欧盟。1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欧盟,欧盟成员国扩大到15个。2004年5月1日,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托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10个中东欧国家入盟。这是欧盟历史上的第五次扩大,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欧洲人的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议一议材料三欧盟决不甘愿充当美国小伙伴的消极角色,欧洲作为独立的一极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材料二进入70年代,……不可避免要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增强了同美国抗衡的实力,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材料一1958—1969年间,欧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年平均增长率为16.5%。1984年,欧洲共同体10国对外贸易总额达13747亿美元,超过美国1.43倍。促进了西欧的经济发展。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1、促进了西欧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2、增强了同美国抗衡的实力,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欧洲人的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3、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二.日本的崛起:迅速兴起的日本日本兴起的过程:(2)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3)20世纪80年代(4)20世纪80年代末(1)战后初期(5)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开始追求极端困难高速发展进一步增长持续低迷政治大国材料一:日本采取了“倾斜生产方式”、“倾斜减税”、“倾斜金融”等对策,即在日本政府主导下,将有限的资源向煤炭、钢铁、电力等产业集中,优先发展能源和重工业。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本非凡的经济增长,是世界上真正引人注目的事。而能使日本完成这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育的普及和发展。——1962年《日本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