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同步练习01-(2)VIP免费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同步练习01-(2)_第1页
1/2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同步练习01-(2)_第2页
2/2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一、单项选择题1.航海家郑和是A.维吾尔族人B.女真族人C.回族人D.汉族人2.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的时间是A.1402年B.1405年C.1417年D.1421年3.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是A.北京B.松江C.刘家港D.泉州4.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A.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B.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D.满刺加和红海沿岸5.倭患严重的时期是在A.元朝末年B.明朝初期C.明朝中期D.明朝晚期6.“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诗句出自A.戚继光B.俞大猷c.郑和D.于谦7.戚家军抗倭取得台州九战九捷是在今天的A.山东B.浙江C.福建D.广东8.1533年,取得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殖民国家A.西班牙B.荷兰C.英国D.葡萄牙二、填空题1.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年,派遣郑和首次出使西洋。2.明代的西洋,指以西的东南亚和沿岸地区。3.郑和前后下西洋,到达亚洲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沿岸和东海岸。4.戚继光组建的抗倭部队,人称“”。戚继光率军开赴浙江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的倭寇。5.年,葡萄牙殖民者取得在广东的居住权。三、材料解析题材料l:阅读历史人物图片材料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回答:(1)图片中的历史人物是谁?(2)材料2中,所谓“海波”不平的原因是什么?(3)这位历史人物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四、列举题列举明朝中外关系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五、问答题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参考答案一.1.C2.B3.C4.C5.C6.A7.B8.D二.1.1.405年,明成祖(朱棣)2.文莱,印度洋3.七,红海,非洲4.戚家军,台州5.1553年,澳门三.1.戚继光,明朝人;2.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中国奸商骚扰中国沿海地区,形成倭患。3.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平息东南沿海的倭寇,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绩永载史册。四.1.郑和七下西洋2.戚继光抗倭3.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加强我国同海外各国的联系。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次数多,前后共七次;到达范围广,到达亚非三十多国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设备先进,航海海船大,船上装有航海图和罗盘针;航海时间早,比欧洲航海家的首次远航早了半个多世纪。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同步练习01-(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