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5页2024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表为商周时期的赐贝情况。商周赐贝仪式的变化表明()主持者场合对象商王祭祖、宴飨等多为陪同王臣,未见外服诸侯周天子政治性大祭祀、大射礼四方诸侯、宗室贵族、内服王官A.王权逐渐实现高度集中B.贝的货币实用功能增强C.商朝时礼乐制度已形成D.等级统属关系强化扩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表格信息商周时期的赐贝情况可知,从商到周,赐贝仪式由“祭祖、宴飨等”到更具政治性的场合;以及对象从“多为陪同王臣,未见外服诸侯”到“四方诸侯、宗室贵族、内服王官”可见在周代的分封与宗法制度下,等级更加严格,周天子的权威有所加强,等级统属关系强化扩大,D项正确;先秦时期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信息并非强调贝的货币实用功能增强,而是赐贝的流程和仪式的变化,排除B项;周朝礼乐制度才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2.下图是嘉峪关魏晋墓中6号墓壁画《犁地》,画面中农夫一手攥着缰绳紧握犁把,一手举鞭,耕牛前曲后躬,力度感强烈,生活气息浓厚。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第2页/共15页A.反映了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B.再现了西域民众安定的生活风貌C.得益于南北方民族交融的推动D.反映了精耕细作的田庄经济盛行【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中国)。根据材料“嘉峪关”、“画面中农夫一手攥着缰绳紧握犁把,一手举鞭,耕牛前曲后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嘉峪关,人们在用牛耕地,反映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已经传播到嘉峪关所处的河西地区,A项正确;嘉峪关不属于西域,且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排除B项;牛耕技术源于北方,嘉峪关也在北方地区,这与北方民族间交融有关,而不是南北方民族交融,排除C项;材料信息可反映出魏晋时期该地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但无法得出田庄经济盛行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3.唐中宗神龙三年(707年),门下省给事中卢粲根据贞观旧制,反对将驸马武崇训的墓地称为陵,两次封驳皇帝的制书,直至获准。这表明()A.给事中执掌决策权B.皇帝独尊地位削弱C.礼仪制度遭到破坏D.中枢机构的职能得以发挥【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门下省给事中卢粲根据贞观旧制,反对将驸马武崇训的墓地称为陵,两次封驳皇帝的制书,可以看出唐朝中枢机构门下省,发挥了审核的职能,D项正确;决策大权掌控在皇帝手中,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皇帝地位状况,且三省六部制是有利于强化皇权的,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门下省的职能,并不是礼仪制度遭到破坏,排除C项。故选D项。4.据记载,宋代乡村居民的职业流向包括参与经商活动、应募参军、出家为僧道等内容,部分乡民在农闲时节兼职商贩、雇工,出现身兼数职的现象。这体现出当时()A.佛道思想的世俗化B.传统社会结构解体C.社会流动性的加强D.租佃关系得到发展【答案】C第3页/共15页【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职业流向包括参与经商活动、应募参军、出家为僧道等内容,部分乡民在农闲时节兼职商贩、雇工,出现身兼数职的现象”可得出宋代的职业流向呈现多元化的特征,体现出当时社会的流动性增强,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出现佛、道的思想,无法得出佛道思想的发展情况,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职业的流向多元,但传统的社会结构仍然存在,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租佃关系,租佃关系是指地主和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5.下图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水平增长曲线,下列关于曲线解释正确的是()A.①出现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齐民要术)B.②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