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东南亚》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东南亚的国家,以及各国的首都。掌握东南亚是联系两大洲、沟通两大洋的地理位置——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2.了解东南亚的地理特征。3.了解东南亚旅游业的发展能力目标:1.分析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2.掌握东南亚农业与气候特征。教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我国邻国的情况有大体的了解。教学重点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地理位置。教学难点通过分析亚洲地理位置的过程,掌握分析某一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并依此运用地图分析欧洲的地理位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我国邻国的情况有大体的了解。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以谜语引入:大江之中——河内;长鼻盛会——万象;举头望明月——仰光(通过名称引起学生兴趣,简单介绍。)(一)东方“十字路口”重点介绍“马六甲海峡”。通过指图提问总结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位置重要性,强调其在交通运输中的咽喉位置。东南亚地区位于亚洲与欧洲之间。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因而可说是“十字路口”的位置。1.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三个国家之间2.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3.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印度洋沿岸港口和欧洲的重要航道马六甲海峡被称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二)多山的地形展示东南亚地形分布图,布置当堂任务:1.在图中找出中南半岛上的湄公河,以及附近的河流,在图中用笔描出,判断其流向和注入地,判断其水力资源的丰富程度分析河流与地形的相互联系,以手做比喻加强学生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征的记忆。2.根据地形分析马来群岛上河流的主要特征。指导学生阅读相关材料、查看相关地图。完成课本P20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完成1~3题。1.中南半岛的地势北高南低,因而河流自北向南流,主要注入印度洋。2.红河湄公河昭披耶河3.因为河口和平原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宜人,适合农业生产活动。(三)热带气候与农业展示东南亚气候类型分布图,并对比曼谷、新加坡气温和降水资料,总结它们的主要特征。学生思考后回答:曼谷所在的中南半岛是热带季风气候,新加坡所在的马来群岛是热带雨林气候。前者一年四季中有雨季和旱季之分,而后者中年高温多雨,四季皆夏,许多地区分布着茂密的热带雨林。热带气候多东南亚农业和饮食的影响(参考)农业:湿热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使得东南亚成为世界著名的稻米生产地和出口地区,同时也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叶椰子、蕉麻等热带作物的最大产地。饮食:东南亚各国以米饭为主食,沿海地区多食用鱼虾等海鲜。(四)富有魅力的旅游目的地旅游景点国家仰光大金塔缅甸海湾泰国下龙湾越南城市风光新加坡婆罗浮屠印度尼西亚吴哥窟柬埔寨活动:如果有机会到东南亚旅游,同学们会游览哪些景点?教学反思:教案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学生之间的互动不足,对学生的读图能力考察不够,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多注意这一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