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训练12科学与艺术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填空。(1)《科学与艺术》的作者是__________,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奖获得者。(2)这篇文章讲了科学和艺术的共同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追求的共同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掌握以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答案:(1)李政道物理学家诺贝尔(2)人类的创造力真理的普遍性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婵娟()禅让()咏诵()深藏()宝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字的正确读音,准确阅读文章。答案:chánjuānshànràngyǒngsòngcángzàng3.关于科学与艺术之间关系的例子,你还能举出几个吗?解析:此题要我们思考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对学习课文有一定的引导作用。答案:略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填空。(1)苏轼词《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是一种____________的胸襟;李白《把酒问月》中“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表达的情怀和____________的《春江花月夜》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的情怀是一致的。(2)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__________国著名的戏剧家,他的主要作品有喜剧_________、___________,悲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悲剧”。解析:本题考查灵活地掌握和运用文学常识。参考答案:(1)豁达张若虚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2)英《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2.“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这段文字讲了一个什么观点?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句的能力。参考答案:能引起人们共鸣的作品才是优秀的作品,才是有恒久生命力的作品。说明艺术追求普遍性。3.你认为这篇文章的语言有哪些特色?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语言的能力。这篇文章谈了两个既远离又统一的话题——科学与艺术,而作者能很好地驾驭语言。参考答案:谈艺术时引用诗词,语言优美;谈科学时运用术语,准确无误。4.这篇文章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参考答案:这篇文章采用总——分——总的形式,结构严谨,思路清晰。志鸿教育乐园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惟独一个小和尚与师傅坦然相对。师用心爱心专心1傅问其故,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傅说,过不了河,打不了柴,见河边有棵苹果树,我就顺手把树上唯一的一个苹果摘来了。后来,这位小和尚成了师傅的衣钵传人。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过不了的河掉头而回,也是一种智慧。但真正的智慧还要在河边做一件事情:放飞思想的风筝,摘下一个“苹果”。30分钟训练(巩固类练习,可用于课后)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旅游景点大都承担着对广大群众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责任,景区门票价格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都需要充分论证。B.李老教导他的学生说:“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C.实践,要靠认识来指导;认识,要靠实践去检验:实践和认识是密切相关的。D.上海文艺出版社最近推出了《当代文坛大家文库》:《巴金七十年文选》《冰心七十年文选》《夏衍七十年文选》《施蛰存七十年文选》《柯灵七十年文选》,这些书都是留给子孙后代的精神财富。解析:本题考查辨别标点的正确运用。A项中不应该用问号;B项中句号应该在引号里面;D项中逗号应该是句号。答案:C2.下列提供的下联,能与上联“有关家国书常读”组成对联的是____________,能与上联“四面河山来眼底”组成对联的是____________。A.春满乾坤福满堂B.万家忧乐到心头C.无益身心事莫为D.夜雨瞒人去润花解析:本题考查对联的掌握。答案:CB阅读下面文段,回答3—7题。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