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古敏求》同步练习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其斯之谓与B.告诸往而知来者C.其或继周者D.十世可知也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述而不作作:制作B.窃比于我老彭窃:私,私自,私下C.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敏:勤奋敏捷D.五十以学《易》易:容易★3.(对应本课“局部探究”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其斯之谓与②其皆出于此乎B.①述而不作②信而好古C.①虽百世,可知也②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D.①殷因于夏礼②我欲因之梦吴越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一致的一项是()例句:其斯之谓与A.而君幸于赵王B.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C.求人可使报秦者D.杞子自郑使告于秦5.名句填空。(1)贫而无谄,____________。(2)我非生而知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阅读《论语》中两则文字,然后完成6~8题。(甲)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乙)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贫而无谄谄:________(2)富而无骄骄:________(3)告诸往而知来者往:________(4)可以无大过矣过:________7.子贡引用《诗经》的话来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甲乙两段文字各说明了什么?这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原则?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表达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张清是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2010级的学生,为实现“远行”的梦想,大学期间,他一直打工赚钱,除了支付学费和生活费外,还积累旅游资金。终于在2012年的暑假,他以不足1.5万元的费用独自完成了长达32天的欧洲之旅。在完全陌生的旅途中,他走到哪里,就在哪里交朋友。32天中,他总共搭了41次长途便车,在新结识的朋友家中借宿29天。现在,他又在为实现美洲之旅而策划着吧!花城中学学生会拟邀请张清与同学们座谈,请根据上述材料,按要求将下面的海报补写完整。海报张清,一位普通的大学生,他带着梦想出发,①(不超过10个字),独自完成了这趟令人羡慕、不可思议的“梦想之旅”。他的旅途充满考验,②(不超过10个字),人地生疏。③(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就让我们在交谈中找寻答案吧!时间:1月10日19∶00地点:小礼堂花城中学学生会2013年1月8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阅读下面的表和图,完成题目。中学生对“垃圾分类”认知状况表是否愿意参与垃圾分类是否了解垃圾分类方法愿意不愿意很了解不很了解不了解90.1%9.9%5%64.4%30.4%“垃圾分类预计成效”示意图(1)根据上表,概括中学生对“垃圾分类”认知的基本状况,要求不出现数字,不超过30个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以上图、表,给学校拟写一条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的建议。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校园中师生间的交流要讲究方法。以下两个情境中师生的话语不够得体,请根据其要表达的意思作调整,使听者乐于接受。情境一:高三的一次月考后,沈鑫成绩下滑,心里很难过,就去找班主任谈心。班主任说:“你这次考得不好,早在我预料之中,还难过什么!不好好反省反省,下次只会更糟。”班主任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境二:韩梅上数学课时有些内容没听懂,中午她去找郝老师,郝老师正在批改作业。韩梅说:“老师,你今天讲课速度太快了,我没听懂,你现在给我讲一讲吧。”韩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解析】A项,“斯”同“此”,是,这;B项,“诸”同“之”,指子贡;D项,“也”同“耶”,表疑问。【答案】C2、【解析】D项,《易》:古代占筮典籍,儒家六经之一。【答案】D3、【解析】A项,①②均为副词,表推测,可译“大概”。B项,①连词,表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