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长江三峡长江三峡刘白羽刘白羽滚滚长江东逝水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10元人民币之背景图案夔门天下雄在哪里看过吗三峡大坝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刘白羽,现代作家。1916年生,北京人。1938年到延安从事文化工作,1944年到重庆《新华日报》副刊做编辑工作,1946年受党的委派到东北解放区做随军记者,1950年参加编摄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该片荣获斯大林文学奖。两次赴朝鲜,写了许多通讯特写。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勋》、《刘白羽散文集》等。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简称三峡。在长江上游,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193公里(其中狭谷段合长90公里,宽谷段合长103公里),滩峡相间,由地盘上升河流深切而成。两岸是悬崖绝壁,江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辞海》注解)长江三峡《长江三峡》是写景抒情的游记名篇,收在《刘白羽散文选》中,是一篇日记体游记。作者刘白羽在幼年时期就熟读过一些描写长江三峡的作品,一心想从大江顺流而下,领略三峡美妙风光。1960年11月中旬,他如愿以偿,从重庆乘“江津”轮驶往武汉,历时三日。《长江三日》记述了这一航程,并描绘了沿途景色。作品第一节,写11月17日雾夜在长江上航行穿过崇山峻岭的情景;第二节,写11月18日穿过三峡时在激流险滩中前进的情景;第三节写11月19日出峡后航行在风和日丽、柔和宁静的大江上的情景;最后以武汉长江大桥的壮观图景作结尾。整篇文章构成这样一个意境:穿过茫茫雾夜━━在激流险滩中战斗、航行━━迎来明朗开阔、光华灿烂的图景。解题课文中的行文线索是什么?作品以“江津号”的航程为顺序,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换为线索,双线交织结构作品。空间: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时间:日出前━━日出后(八点二十,八点五十,十点)━━上午(十点半,十一点十五分)━━中午。··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统领全文)·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通感)通感是指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的沟通交融。雄伟、瑰丽交响乐(视觉)(听觉)气势磅礴、绚丽多彩震撼人心长江三峡比作交响乐两者都激越雄壮、声势浩大、催人警醒、令人振奋伟力第一站:瞿塘峡—像一道闸门杜诗民谣瞿塘峡口险要气势(万水奔腾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险要气势依然如故灰蒙蒙乌沉沉金色银(片)红绛紫金黄气象万千神话境界第二站:巫峡—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第一峰:美女峰:群峰:山如斧削隽秀婀娜万仞高峰之巅有诗意而变化无穷点面·思考:介绍美女峰的传说有怎么作用?(增添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创造了神奇美妙的意境。)巫峡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把巫峡的特点表现出来的?巫峡两岸山峰秀美写作手法:•点面结合•运用大量的比喻•按时间和航行的顺序安排文章结构找出这一部分概括西陵峡特点的句子从课文中找原句回答总写西陵峡特点:“西陵峡比较宽阔、但是江流至此变得特别凶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第三站:西陵峡—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泄滩:青滩:崆岭滩:多旋涡江面落差大布满礁石·思考:1、这部分着重介绍了“秭归”、“香溪”两个县城,并引用有关屈原的传说和杜甫的诗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⑴增添文章的诗情画意,创造神奇美妙的意境。⑵告诉人们,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长江养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2、作者为什么要忙里偷闲,借“船上的同志”说“长江航船上很多领航人都出生在这儿”?虽然长江山险、流急、滩险,看起来“十分吓人”,但人类面对困难并没有退缩,而是不断开拓前进,在大自然伟力中更体现人类的伟大。雄伟瑰丽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像闸门)(像画廊)(像鬼门关)雄秀险(诗句、民谣)(传说)(传说、诗句)描写景色描写景色描述感受诗情画意哲理课堂总结:如何理解文中对古诗、古谣、古事的引用?作品在写景过程中,信手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