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一目: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习近平会见安倍晋三中日关系史上,既有战争时期也有和平时期;既有前进时期也有恶化甚至倒退时期;中日建交以来,既有利益冲突所致的敌对局势,但也有基于共同利益的友好合作;两国关系虽冷暖起伏,但和平友好是主旋律;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明得失;回首中日关系,我们要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存而不忘亡1、含义: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而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2、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根据矛盾定义判断正误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因此对立是矛盾的一方,统一是矛盾的另一方。2、矛盾是反映事物外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想一想:逻辑矛盾与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有何不同?罗素悖论:•某村子里有个理发师,他的规则:在本村我只给而且一定要给那些自己不刮胡子的人刮胡子。请问:这个理发师给不给自己刮胡子?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众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对立: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区别的属性。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斗争性假如你是外交评论记者:试用”对立性“分析中日关系历史与现状(根据矛盾的“对立性”含义填空)进口——互信——竞争——前进——吸引——光明——谅解——战争——出口排斥黑暗怨恨和平后退合作猜疑我们在学校呆得最多的地方:教室。你能列举教室内体现斗争性的例子吗?同化生产力唯物主义世界观异化在自然界,--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同化作用贮存能量,异化作用释放能量,它们是两种相反的作用,是相互排斥的。生产关系在人类社会,--生产力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关系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们有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唯心主义世界观在思维领域,--唯物主义世界观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唯心主义世界观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它们是根本对立的,相互排斥的。思考:十四年抗战期间,中日之间存在着你死我活的斗争。•哲学上所讲的“斗争”和生活中所讲的“斗争”有何不同?哲学上所讲的“斗争”≠生活中所讲的“斗争”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统一: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同一性同一性的第一个表现:相互依赖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知其白,守其黑。知其雄,守其雌。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同一性的第二个表现:相互贯通相互贯通:相互包含,相互渗透,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假如你是外交评论记者:试用“同一性”描述中日关系:(根据矛盾的“同一性”含义填空)虚中见小中见以退为化干戈为中日双方经济上可以做到互利政治上可以做到求同文化上可以做到相互消除猜疑增进实共赢存异借鉴互信玉帛进大“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不同的事物结合才能生成万物,否则就不能存在和发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与他人保持和谐氛围,但有独立见解,不盲目附和;小人没有独立见解,盲目附和,但不求真正的和谐。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相反相成的事物才能形成统一体方法论要求:要在同一中把握斗争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是为什么?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方法论要求:要在斗争中把握同一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1)相互区别:含义、表现、条件(2)相互联系: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这要求我们要在同一中把握斗争。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受到同一性制约。这要求我们要在斗争中把握同一。矛盾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