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11月(俄历十月)列宁领导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课程标准: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情景探究:情景描绘:1918年,一位瘦弱的老农坐在街道一个偏僻的角落里,面前摆着两个装满农产品的袋子,显然是在兜售自产的农产品,类似于“摆地摊”。老农似乎有所顾虑,经常四处张望。同学们能找出上述场景中的不正常之处吗?材料一:1918年夏天,苏维埃已被战火包围,红旗只在1/4的国土上飘扬,全国3/5的人口在反革命势力控制之下,即使在苏维埃政权管辖的地区,反革命恐怖和破坏活动也十分猖獗,8月30日,恐怖分子刺杀了彼得格勒肃反委员会主席乌里茨基。同一天在莫斯科又谋刺列宁,列宁身受重伤。材料二:1918年5月,5万多人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在协约国的支持下发动叛乱。1919年开始,协约国发动3次大规模武装进攻;1919年3月,西伯利亚的前沙皇俄国海军上将高尔察克在英国支持下向红军发动进攻;1919年夏到1920年初,以前沙皇将军邓尼金指挥的白军为主,英法等国派军队参战,从南方向莫斯科发动进攻;1920年4月,协约国怂恿波兰军队进攻苏俄。材料三:俄国的经济情况极为糟糕,重要的粮食、燃料和原料产地均被敌人夺走,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以至城市人口每两天才领到1/8磅面包。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怎样的形势?军事上:外国干涉和国内武装叛乱的联合进攻经济上:粮食严重匮乏,经济极端贫困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机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国内反动势力的反扑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机1918年,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济极端困难“非常时期”——战时“非常政策”——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项目主要内容农业政策分配制度工业政策劳动方面取消自由贸易,取消商品和货币余粮收集制(国家几乎无偿的强行征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普遍劳动义务制,不劳动者不得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家高度集中管理)实行实物配给制(国家分配)耶巴达里大叔家的对话耶:下午政府要来收粮,你把家里剩下的粮食准备好。二儿子:干嘛呀?粮食不能拿到街上去卖吗?为什么要给政府啊?耶:现在政府不允许我们老百姓自由买卖商品了。明天早上你跟我一起去田里干点农活吧?二儿子:好的。大儿子:爸,我的厂前几天已经被政府收去了,明天我没事,我也跟您去帮帮忙吧!耶:不用了,我跟你弟弟去就可以了,你没事就去干干义务劳动吧!耶:对了,老婆,明天政府发放生活物资,你去领下吧!1918年情景再现项目主要内容农业政策分配制度工业政策劳动方面取消自由贸易,取消商品和货币余粮收集制(国家几乎无偿的强行征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普遍劳动义务制,不劳动者不得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家高度集中管理)实行实物配给制(国家分配)1、重视:2、排斥:国家行政命令管理;排斥市场、货币关系。特点:“战时”需要、“共产主义”特征性质: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材料一:……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列宁《论粮食税》适应了战时需要,集中人力物力保证军事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材料二:在1920年,苏俄农民中还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材料三:由于余粮收集制和全部企业收归国有,市场上什么东西都没有,苏维埃纸币快速贬值。瞿秋白在赶往莫斯科的火车上,看到沿途乡下妇人拿100个鸡蛋来,想换些盐,却不愿意要卢布。——瞿秋白1920年12月到1922年12月在苏俄考察记载积极作用:违背经济发展规律,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消极作用:物质匮乏,货币贬值,严重经济危机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