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史部分)高一中国史复习澄海实验高级中学杨淑华复习指导复习指导:1.注意用比较联系的方法把握东西方文明的差异;把握政治与经济之间的联系。2.以线索串连重点知识,或者用归类的形式梳理知识。3.利用表格对比整理中国古代的知识点。复习线索古代中国近代中国现代中国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二、农耕立国的古代中国三、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和救亡图存四、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近代中国的变迁五、新中国的政治、外交和统一(必修一1单元)(必修二1单元)(必修一4单元)(必修一5单元20课)(必修二10-13课)(必修一6单元、7单元26课)考点: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应课本:必修一第一单元(1-4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一、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联系(1)对象:多元化,以同姓亲族为主。(2)区域:集中在北方黄河流域,同姓多分布于富饶之地或战略要地(3)联系:君臣权利与义务较为明确,形成严格的等级秩序,彰显周王天下共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4)影响:对西周:稳定统治秩序,扩大统治区域。促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开发边远地区。对后世:①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②影响中国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③中国姓氏有很多源于西周封国,如宋、鲁、郑、陈等④中国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的封国国名,如鲁、晋等【史论结合】[2017·全国卷Ⅰ]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史论结合】[2019·全国卷Ⅰ]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国一体”(血缘性)(2)等级森严(等级性)(3)地方权力较大(尚未集权)(4)王位世袭,神化王权贵族政治【史论结合】史料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因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社会的转型。在此之前中国社会仍然是血缘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在此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中国自夏朝以来的四千年历史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就是这两大阶段之间的转型时期。——辛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根据史料,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前后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答案】相同点:保留了血缘社会。不同点:从血缘社会到地缘社会;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从分权到集权。一、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统一后确立)萌芽:确立:巩固:完善:加强:强化:战国秦朝西汉唐朝宋元明清商鞅变法建县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设中朝、推恩令、设刺史、郡国并行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监察制度宋:二府三司、文官知州、通判、转运使元:中书省、行省制明: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选官制度、监察制度•选官制度•商周:世袭制(血缘)•秦、汉初:军功爵制(军功)•汉:察举制、征辟制(品德、才能)•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门第)•隋唐以后:科举制(才能)•监察制度•秦:御史大夫•汉:刺史•唐:门下省•宋:谏院、通判•明清:都察院、按察司。[2019·全国卷Ⅰ]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C秦汉以后,随着郡县制取代分封制,除帝王继统仍由皇族血缘确定之外,各级权力机构官员的任用主要是通过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