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地理教学中如何体现地图教学【内容摘要】:地图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地理学中一切语言、文字或思维意识的简化和替代者。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应用地图的方式直接相关。正确用图,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上课对脑、手、眼、口等齐头并进,这样知识在大脑中的印象才会更深刻、更强烈,记忆的知识更牢靠。所以教学中教学师应引导学生正确地用图,充分发挥它们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怎么引导学生学会读图,并掌握读图的方法和技巧呢,同时,总结教师在教学中怎样使用地图进行地理教学。【关键词】:地理教学地图读图一、认识地图的重要性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地理信息的浓缩和直观表达,更是获取地理知识以及进行地理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新的教材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地理图像资料越来越丰富:地形图、政区图、景观图、人口图、交通,矿产......可谓多种多样。这就决定了地理教学中地图应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没有地图的课不能称其为地理课”,这句话并不过分,因为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普遍的教学手段,对其运用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从这层意义上说,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二、紧密结合地图进行地理教学,逐步养成学生运用地图的意识和习惯。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习惯,使用地图的技能,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材中的“西北干旱区”教学中,学生对该区的自然特点---“干旱”的成因难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课本中的地形图,得出结论:该区深居内陆,受一系列山脉的阻挡,暖湿的夏季风难以到达,因此形成了干旱的环境。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读出西北大概的经纬度位置,确立空间方位,大体在1200E以“西”,400N以“北”,在我国位居西北,故称“西北地区”,以后在考试中,即使出现只有经纬度的图,或无图而给出经纬度数,学生也可以第一时间知道是考西北区域的知识了。再让学生自己找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昆仑山一线,正是该系列山脉的阻隔,故而“春风不度玉门关”,使得西北地区形成干旱的自然环境。学生自己从图中读出,分析归纳出结论,知道用图的重要性,比死记硬背好多了。也引起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只要教师经常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学生也认真运用地图学习和复习地理知识。养成了运用地图的习惯,一旦离开地图,就觉得无法复习和做作业。正如有些学生所讲:“离开了地图,学习地理就觉得无从下手”。三、在地理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用图养成了运用地图的习惯还不够,在教学中,我们还得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地图,获取所需1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让学生明确并掌握地图的三要素。即: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正如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使用地图的工具及方法,我们的教学就能事半功倍。2、关注学生用图的技能。首先要读图名,了解该图要表示的主要内容;其次是根据经纬网确定各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范围,根据等高线原理看出地面的起伏,地形的种类等;第三步才是地理主要分布规律的读取或地理成因的分析。此时,要特别注意读取图中的各种数据,对于复杂的插图,还要善于将其分解或化简,使其易于掌握,教学中可采用不同的方法读出地图本身揭示的内容。(1)按地理事物的空间顺序读,这种方法适合阅读反映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地图,如气温分布图、人口分布示意图;(2)按地理事物的时间顺序读,适合于阅读表达地理事物随时间发生变化的地图,如地球公转示意图、人口增长图等;(3)根据地理事物内在因果关系读,适合于阅读揭示地理事物内部联系的地图,如人地关系相关模式图、气候形成示意图等。3、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读图训练(1)文字语言向形象化语言的转化。初学读图时,理解课文的能力高于理解地图的能力,往往习惯于读书而不习惯于读图。因此,开始读图时应从文到图,把课文中描述的地理事物的方位、范围、大小、形状、高低、水系、城镇、交通线等,在地图上找出来;即把文字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形成初步的地域(分布)观念。这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