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一、夏、商、西周的农业和畜牧业1、夏商西周的农业发展(1)农业发展的原因①奴隶制生产方式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②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主观原因)③集体耕作方式的采用,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2)农业发展的表现①农作物品种增多;☼“五谷”在商周时期已种植,甲骨文和《诗经》有记载;☼农副产品种类较多,如蚕丝、酿酒(反映了商朝农业生产的发达程度)等;※链接材料:《诗经》有关农作物的记载:“……七月亨(同烹)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九月筑场圃,十月纳和稼。黍稷生穋,禾麻菽麦。”②耕作方式:奴隶和庶民集体耕作;(由当时较低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③耕作农具:☼主要农具:木、石和骨、蚌制农具;☼金属农具:青铜农具(极少量)※点拨说明:商和西周时代生产工具没有根本性、实质性的变化。④农业技术:懂得施用粪肥、草木灰和绿肥;※链接材料:周人用于农作物的肥料,已经包括了绿肥,就是将田间的杂草沤烂充作肥料。《诗经•良耜》中记载:“其鎛(锄)斯赵,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⑤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采用沟洫系统,有利于灌溉和抗灾;※点拨:夏商西周经济以农业为主,是政治上实行王权统治的基础,体现了东方奴隶制的典型特点。2、商朝畜牧业的发展(1)表现:饲养的家畜很多;(2)用途:食用为主,还有祭祀和用于拉车(作为动力使用);二、夏、商、西周的手工业1、青铜铸造业:是三代手工业的代表(1)青铜时代:夏、商、周;依据青铜器铸造是商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表现①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②生产数量多,品种多、价值高;(2)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商周;时代青铜器特点夏朝夏朝青铜器目前发现尚少;(目前所知最早的夏朝青铜器,发现于二里头遗址)商朝①生产规模大,但由官府垄断,青铜器作坊主要集中于王都;②青铜产品供王室、贵族使用,以祭祀为主;西周①青铜铸造业进一步发展,产品趋向生活化,日用器具增多;②最大特色是有大量青铜铭文出现;用心爱心专心(3)商代青铜器精品: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四川广汉三星堆青铜铸像;(4)点拨认识:①青铜器成为三代时期华夏文明的典型代表;②青铜器的使用,反映三代时期生产力水平的发展提高;2、三代其他手工业部门手工业部门成就和特点备注玉器加工业①商代玉器雕刻精美,数量多;————②商代典型玉器:妇好墓出土的玉凤;————纺织业西周纺织品有:平织、斜纹提花、刺绣;————陶器业商和西周遗址出现原始瓷器,是陶瓷史上的飞跃;————制漆业①河姆渡遗址出土了红漆碗;我国是世界上用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②周朝漆工艺大量用于车的制造,车身、车篷都用漆装饰。三、夏、商、周的商业、交通和城市1、夏商周交通的发展时代成就备注夏朝“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商周①“周道如砥,其直如矢”,指西周道路平(坦)直;商周重视发展交通,目的是巩固王朝统治的需要。②商周道路沿途设有旅舍,并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链接材料:孔子曰:“德之流行,速成于置邮而传命。”反映了商周时期邮驿交通的发达。2、商朝商业的发展(1)“商人”由来:商民善于经商,后世将经商之人称为“商人”;(2)商朝货币:以贝为币,单位为“朋”;(3)商朝国都:商业繁荣,有诗云“商邑翼翼,四方之极”;3、三代城市发展(1)夏朝城市:“夏人之王,民乃知城郭门闾室屋之筑”;(2)三代城市概况:①全国政治和交通中心;②有城门供居民出入;③城内有整齐宽广的街道;☆课时训练1、完整地说,我国的“青铜时代”应包括……………………………………()A、夏、商B、商、周C、西周、春秋、战国D、夏、商、周2、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遭受铜器风格虽迥异于中原,但其工艺可媲美于中原青铜器最鼎盛的………………………………………………………………()A、夏商时期B、商周时期C、周秦时期D、秦汉时期3、图4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A.人寿年丰B.祈盼丰收C.庄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