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一、春秋战国时期土地所有制的变迁※变迁趋势: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取代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1、由公田到私田(1)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的进步(铁器和牛耕的推广);(2)私田出现的表现:①出现演化:②材料说明:“雨我公田,遂及我私”;(3)私田出现的影响:引起阶级关系和剥削方式的变化;①私田主人:向耕田者征收地租产品,不缴纳给国君封建地主;②耕田者:向地主缴纳地租,自己可保留部分产品封建农民;剥削方式的变化阶级关系变化2、春秋时期的赋税改革项目典型改革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改革时间春秋前期;BC6世纪初;改革内容根据土地多少和好坏征收赋税;按亩收税;改革目的增加国家赋税收,富国强兵,以争夺霸权;改革性质奴隶主贵族推行的维护奴隶制统治的变革;改革实质逐步承认土地私有;改革作用促使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但并未变更生产关系;二、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1、变法背景(1)根本原因: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运动;(2)阶级基础:新兴地主阶级队伍日益壮大;新兴地主阶级的来源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①私田奴隶主贵族;贵族地主新兴地主阶级①经济方面:发展封建经济,确立封建土地制度;②政治方面:废除贵族特权,建立地主政权的统治;②立功将士;军功地主③雄资商人;工商地主(3)争霸战争的需要;(4)巩固统治的需要;2、变法目的:富国强兵,巩固统治;3、变法性质: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变革,是一场封建化运动;4、典型变法: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5、商鞅变法(1)开始时间:BC356年开始,秦孝公任商鞅为左庶长,推行变法;用心爱心专心铁器的使用牛耕的推广荒地被开垦私田出现(2)变法内容:时间主要措施简短评价第一次①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①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②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最能体现封建经济思想;③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③打击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④燔诗书而明法令;④实行法治和文化专制;第二次①统一秦国的度量衡;①便利统一税收,促进经济的发展;②废分封,行县制;②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制度;③为田开阡陌封建疆;(废井田,开阡陌)③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有利于建立封建经济基础,意味着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3)变法影响①积极性:变法使秦国逐步强盛起来,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②消极性:思想控制、严刑峻法和文化专制政策,对秦朝和后世产生了消极影响;※提示:“商鞅虽死,秦法未败”,法家思想也成为秦国的统治思想。(4)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①顺应了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形成的历史发展趋势;②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为指导思想,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③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④秦孝公的信任、重用;※点拨: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历经100多年,最终使新的封建制度在各国确立起来。※归纳总结1、春秋改革和战国变法的对比项目春秋时期的改革战国时期的变法目的增强实力,争夺霸权;确立封建制,建立地主阶级专政;内容发展生产,改革内政为主;废井田,确立土地私有,废除贵族特权等;特点维护旧的奴隶制生产关系;用封建制代替奴隶制;性质奴隶制下的富国强兵的改革;新兴地主阶级的封建化变革;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生产力水平不同。★课时训练1、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A、重农抑商B、统一度量衡C、迁都咸阳D、按军功授爵2、右面是2006年2月22日,国家邮政局发行《全面取消农业税》纪念邮票,以纪念在中国存在2600年的农业税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据此推断,我国的农业税开始于()A、春秋早期B、春秋晚期C、战国时期D、秦朝时期3、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实质是………………………………()A、新旧土地制度的斗争B、奴隶主阶级与地主阶级的斗争用心爱心专心C、诸侯国与诸侯国间的斗争D、改革派与保守派的斗争4、《春秋·公羊传》载:“初税亩,初者何?始也。税亩者何?履亩而说也。”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