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篇备战2011年高考1、必考题,分值3。能力等级:D级(运用)2、能力要求:①准确理解词义。②分辨近义成语用法。③分清褒贬色彩。④使用得体。3.考查的重点:常见、常用、常错的熟语(日常生活常用常错;义项较多的熟语;运用灵活的熟语)。命题点往往落在熟语使用不当的四个方面:对象搞错、望文生义、语境不合、褒贬失当。4.涉及的难点:冷僻的成语、语境中的熟语5、考查题型:选择题(或对、或错)熟语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特殊固定短语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短语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格言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熟习、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定型的短语或句子。具有两个特点:(1)结构上的稳固性,(2)意义上的整体性。有两个来源:(1)来自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言,(2)来自书面语言。熟悉成语误用类型成语常见误用形式成语常见误用形式误解词语,望文生义用错对象,张冠李戴误用褒贬,情感错位语义重复,自相矛盾功能混乱,搭配不当轻重失度,头重脚轻敬谦错位,主客混淆修饰失当,语意不通不合逻辑,事理不通不合习惯,违背常理形近易误,义近易混有些成语可以直接从字面去理解;而绝大部分成语需要透过字面意义去深刻地理解,如果对成语意义不加认真推敲,仅从字面去简单、肤浅地理解,就会造成望文生义的毛病。成语误用原因一、望文生义。如:1、告别时,他非要送我几件高档衣料不可,真是大方之家。2、这篇文章写得实在糟糕,真是不刊之论。如:1、他听着风顶树梢,听着小鸟欢噪,心悦诚服,不原离开这个地方了。2、我叔叔退休后,还呆在厂里帮助大家干一些重活,大家都称他年富力强。二、断词取义。成语的意义具有完整性。如果只注意某些语素,而忽视其他语素,就会破坏整个成语的意义。如:1、王老师勤勤恳恳,日理万机,在教坛上默默奉献了30年。2、工人俱乐部里,象棋、扑克、乒乓球、电视机、书报、画片,包罗万象。三、轻重失度。有些成语词义有轻重之别,切不可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如:1、三年下来了,而问题依然故我。2、在新开张的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化妆品,美轮美奂的时装,五彩缤纷的饰物,真令人目不暇接。四、不合对象。有些成语的使用有其特定的对象和范围,不能随意搬用。如:1、他是这种新文学体裁的始作俑者,应当在当代文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2、侵华日军在南京疯狂屠杀中国平民,这是有口皆碑的铁的事实,任何狡辩都改变不了。五、褒贬不当。成语往往含有不同的感情色彩,一般说来,褒词不能贬用,贬词不能褒用,否则会影响感情的正确表达。如:1、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地一声笑了起来。2、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六、语义重复。成语的意义比较精练,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但如果不注意成语意义和整个句子语义的比照,就可能造成成语意义和句子语义的重复。如:1、几年前,我们在清华园里相识;今天,我们又在异地萍水相逢。2、最近到沿海地区,虽然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七、自相矛盾。如果不注意成语的意义和整个句子语义的比照,也极有可能使成语的意义和句子的语义矛盾。如:1、这次夺冠可能性很大的省队深孚众望,兵败于家门,令人嗟叹不已。2、调解员不胜其烦地找李、王二户谈话,直到圆满解决纠纷为止。八、形近易误。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上极可能混淆。1,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目不暇接应接不暇)2,这一伙人———,干尽了坏事。(狼狈为奸朋比为奸)九、义近易混。有些成语尽管意义相近但由于语境不同,又造成了它们的用法有细微差别,在使用上极可能混淆。如:如:1、在这方面,我是当之无愧的泰山北斗。2、就先请李校长发言,借以抛砖引玉,然后大家畅所欲言吧。十、谦敬错位。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用于己方,不能用于对方;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用于对方,不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