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河大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本课“眺,凌,栽,蓬”4个生字。(2)正确读写词语“遐想不已,浪漫,美不胜收,流连忘返,朦胧”了解这些词语用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练习和拼读来掌握生字。(2)通过教师的制度和学生的自学来了解课文内容。3、情感态度价值观念联系自己家乡的实际,能够总结出自己家乡独一无二的人文景观特点,从小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政治情感。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的词语,要求会读、理解意思。重点掌握常用词语,要求会读、完全理解并运用。达到会写会读的程度。2、教学难点:能完全理解词语大意,并学会运用。教学方法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件展示伊犁河大桥图片,说说你的感受。板题:伊犁河大桥二、教师范读课文(读的练习)1、学生自渎课文,找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生词。2、老师先把词语范读,并板书重要词语。3、让学生全班齐读,分组读。老师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4、学生自由读词语并识记词语。三、学生写的练习1、让学生拿出练习本,识记认为较难的词语。2、同桌互相交流学习。四、学习课文词语内容(1)老师板书重点词语。(2)让学生进行分组比赛,解释词语。(3)老师讲解并纠正学生解释错的有些难词。朦胧:模糊不清、神智迷糊的样子。如醉眼朦胧、意识朦胧。浪漫:富有诗意,充满幻想。如:富有浪漫色彩。景观:反映统一的自然空间、社会经济空间组成要素总体特征的集合体和空间体系。渡口:指的是道路越过河流以船渡方式衔接两岸交通的地点。栏杆:在甲板、平台、走道和棚顶等边沿设置的围栏。由栏杆柱、扶手和横栅栏等组成。规模:规划出的实体模型事业、工程、运动、机构等所包含的范围: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跨越:①超越地区和时间的界限。②超过;胜过。奔腾:跳跃着奔跑。用于马,还可以比喻水以及幻想、情思、精神等抽象事物。发源:比喻事物起源。黄河发源于青海省。作证:当证人;提供证据载歌载舞: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地欢乐。(4)对比旧词学习新词。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遐想:超越现实做高远的想象(5)成语或习惯用语的学习和运用。天长地久,原意是指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爱情永远不变。此外,现在还有同名的食品、歌曲、小说、电影和电视剧等。源远流长:指传统或历史长久。五、课后小结1、听写词语或让学生朗读词语。2、做练习第一一第六题。3、在小组中每个人用学习提示中第二、第三部分的重点词语造句。4、有不懂、不会用的词语,则在小组中互相帮助,讨论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提交到全班,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第二课时一、要求同学分段落朗读课文。二、深学第一段(1-3自然段)。1、请第一组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准备就“伊犁河、人文景观、遐想不已、壮丽诗篇”等词句提出问题。2、注意作者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写“桥”,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写作方法。3、提问:这篇课文时如何开头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小结:伊犁河大桥是伊犁河人文景观之一,它建成于1957年,1975年改建为现在的“老桥”。三、深学第二段(4-8自然段)。1、请第二组的同学朗读课文,其他组的同学就文中介绍的事件提出问题。2、注意作者在详述说明时所用的排比句式和所用的语气。如:虽然说有两座大桥,但是人们的喜爱程度都是一样的——只是看人们的选择而已。这里是——摄影爱好者的乐园、年轻人约会、老年人流连忘返的地方。伊犁河大桥——会带来好运;伊犁河水——会冲走生活的不愉快和忧愁,让人们年轻起来。3、小结:伊犁河大桥成为著名的人文景观的原因——这里是人们向往的地方,它能给大家带来欢乐和幸福。四、深学第三段(9-12自然段)。1、提问:作者是在什么季节来看桥上美景的?他在桥上看到了怎样的美景?2、小结:桥上美景、人间天堂、小孩、老人、漫步的人们——一幅美妙的生活画卷。五、深学第四段(13-15自然段)。1、提问:新人结婚去“二桥”为什么成了首选?桥上的婚礼场面是怎样的?人们为何独爱老桥?2、小结: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