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陕西省西安市第七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本卷说明:时间100分钟卷面分值:100分第Ⅰ卷选择题(44分)一.(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4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A.提出原子学说B.提出分子学说C.发现元素周期律D.提出电离学说答案:C解析:提出原子学说的是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分子学说的是意大利化学家阿佛加德罗,提出电离学说的是瑞典科学家阿累尼乌斯,所有正确的答案是C。2.用下方法制取氢气,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冬天,块状的锌与2mol/L稀硫酸溶液反应B.冬天,粉末状的锌与2mol/L稀硫酸溶液反应C.夏天,块状的锌与2mol/L稀硫酸溶液反应D.夏天,粉末状的锌与2mol/L稀硫酸溶液反应答案:D解析:考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越高,浓度越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所以正确的答案是D。3.考古学上常用碳元素的一种核素来测定文物的历史年代。下列关于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质子数是6B.核外电子数是6C.中子数是6D.质量数是14答案:C解析:在表示原子组成时在元素符号的左下角注明质子数,左上角注明质量数,所以表示的是质子数为6,质量数为14的一种核素。因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是质量数,所以该核素的中子数是14-6=8,又因为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错误的选项是C。答案选C。4.不能作为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列顺序的依据的是A.原子的核电荷数B.原子的核外电子数C.原子的质子数D.原子的中子数答案:D解析: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所以答案选D。5.下列有关电池叙述正确的是A.水果电池是高效环保的家用电池B.锌锰干电池是一种常用的二次电池C.锌锰干电池碳棒是负极,锌片是正极D.锌锰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锌外壳逐渐变薄6.将煤块粉碎、经脱硫处理、在适当过量的空气中燃烧,这样处理的目的是①使煤充分燃烧,提高煤的利用率②减少SO2的产生,避免造成“酸雨”③减少有毒的CO产生,避免污染空气④减少CO2的产生,避免“温室效应”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煤块粉碎是为了增大和空气的接触面积,一方面可以提高煤炭的充分燃烧,另一方面也会提高反应速率。脱硫处理是为了减少SO2的排放,避免造成酸雨。空气过多,会带走部分热量,造成能量的浪费,所以正确的答案是A。7.关于化学反应中的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生成放出能量B.化学反应中有物质变化也有能量变化C.右上图所示的反应为放热反应D.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答案:C解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断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则放出能量,A正确。化学变化的特征之一就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正确。在图像中反应物的能量低于生成物的能量,所以是吸热反应,C是错误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主要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的相对大小有关系,而与反应条件无关,D正确。答案是C。8.某元素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2XO4,这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A.H2XB.HXC.XH3D.XH4答案:A解析: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就是主族元素的族序数,而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和等于8,所以根据H2XO4可知,X的最高正价是+6价,因此最低负价是-2价,因此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X。答案是A。9.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2+3H22NH3,在5min内,N2的物质的量浓度由6mol/L,变为2mol/L,则用NH3表示该反应在这段时间的平均速率为学科网A.4mol/(L•min)B.1.6mol/(L•min)C.0.8mol/(L•min)D.0.6mol/(L•min)答案:B解析:氮气浓度的变化量是6mol/L-2mol/L=4mol/L,根据变化量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氨气浓度的变化量是4mol/L×2=8mol/L。所以其反应速率是,答案是B。10.A、B、C都是金属,A中混有C时,A先腐蚀;A与B组成原电池时,A为电池的正极。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A>B>CB.A>C>BC.B>A>CD.B>C>A答案:C解析:在原电池中相对活泼的金属作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而被腐蚀。相对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