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中历史3-2-1精品系列专题13中国特色建设道路(教师版)【考点定位】(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着重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的主要经济建设方针,从正反两方面总结其经验教训。(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突出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创性作用。(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重点考查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方向和历史意义(影响)。(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明确考查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及概况。(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针对性考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及完善过程。【三年高考】一.2012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1.(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32)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答案】:D【解析】:注意题中时间1958年,当时在经济上的“左”倾错误(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影响下,中国的工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而不是高速发展。中苏关系和粮食出口都只是次要原因,经济上的“左”倾错误是造成当时中国工农业遭受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2.(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33)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1介绍信兹有本校胡世厚统治因返里事去河南洛阳,携带通用粮票20斤,希沿途军警查验放行是荷。此致敬礼(限2月5日作废)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印章)1963年1月10日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3.(2012高考文综全国大纲卷19)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答案】:D【解析】:个体工商业属于私营经济,改革开放后允许它的发展说明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D项正确。从1956年底以来,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一直没有改变;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随后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因此ABC三项错误。4.(2012高考文综天津卷历史4)右图介绍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D.国家工作人遵纪守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通用粮票”“1963年”等信息可知当时中国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5.(2012高考文综安徽卷18)表2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表2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收入农村(家庭收入)17.6%城镇(职工货币工资)8.0%消费水平农村8.9%城镇4.5%2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6.(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24)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史地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