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倍角公式二倍角公式二倍角公式二倍角公式一、教学设计理念二、学情分析三、教材分析四、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五、教学方法、学法六、教学过程说课流程教学设计理念以国家规划教材为蓝本,利用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法指导;精心选择与设计教学和习题指导,注重应用能力培养;针对教学内容和对象,设置教学情景,并通过恰当的教学辅助手段,较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情分析对于西藏地区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不够好,学习态度也不够积极,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较弱,知识遗忘率高,只有小部分学生基础较好,但是动手解题能力也很弱。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是三角函数的重要公式,应用这组公式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我们研究三角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的基础。学好这一节,能够帮助学生用整体化和特殊化的思想将三角函数中的和、差、倍、半公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本节课有着奠定基础,承前启后的作用。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并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能够熟练地正用,逆用以及变形运用该组公式。通过倍角公式的推导,了解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和角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在平等的教学氛围中,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评价,实现共同探究、教学相长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难点1、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推导以及二倍角的余弦公式的两种变形及应用。2、二倍角公式与以前学过的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诱导公式、和(差)角公式的综合运用。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2、从一般到特殊的化归思想方法.3、分析法.4、转化的方法。5、练习巩固法。学法1、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方法。如前所述,二倍角是和角的特殊情况。同时,是的倍角,是的倍角等等。2、观察分析法。通过旧公式得出新结论,以及寻找出新、旧公式的内在联系。3、练习巩固法。让学生知道数学重在应用,通过应用来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扫除未掌握的内容和差距。224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合作交流,探索新知乘胜追击,勇攀高峰运用新知,体验成功挑战自我,提高能力归纳小结,探究作业教学流程tan()sin()一、复习和角公式:sincoscossincoscossinsintantan1tantancos()tan()sin()二、sincoscossincoscossinsintantan1tantancos()2sincossin222cossincos222tan1tantan2二倍角公式的推导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2sincos22cossinsin2cos2使等式各部分均有意义22tan1tantan2212sin22cos1(只含)cos(只含)sin22cossincos2余弦公式的另外两种形式例1:已知求的值),2(,53sin2tan,2cos,2sin例2:求下列各式的值5.22tan15.22tan)3(15.22sin2)2(15cos15sin)1(221cossin22公式的逆用例3:化简下列各式222tan162tan12tan2)3(1)24(cos2)2(cossin4)1(练习:1、已知求的值。2、求下列各式的值:)23,(,135cos2tan,2cos,2sin420tan1420tan4)3('3067sin'3067cos)2(5.22cos5.22sin2)1(222sin22sincos2222cos2cossin=2cos1=1-2sin22tantan21tan1、二倍角公式2、公式的逆向应用课堂小结1、教材:13页—1、22、补充习题:化简:14sin2)2(2cos2sin)1(2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