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天体和天体系统课时对点练读图,回答1~3题。1.上面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A.A图B.B图C.C图D.D图2.①②③④四点中,线速度最大的是()A.①点B.②点C.③点D.④点3.在②地某天文台观测一恒星,于2018年3月21日21时将天文望远镜对准该恒星,若望远镜不作任何变动,则3月22日再次观测到该恒星的时间是()A.21时B.21时3分56秒C.20时3分56秒D.20时56分4秒答案1.A2.A3.D解析第1题,A图为地球侧视图,根据图中“N”的位置,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A图对,B图错。C、D为俯视图,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应为逆时针,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应为顺时针,C、D图错误。第2题,①点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线速度最大。第3题,再次观测到该恒星的时间间隔为一恒星日,即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时长是23时56分4秒。下图是“地球赤道与公转轨道的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4.图中能表示黄赤交角的是()A.①B.②C.③D.④5.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P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应是()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6.确定南北回归线的度数是依据()A.日地距离B.黄赤交角C.地球自转周期D.地球公转速度答案4.A5.B6.B解析第4题,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轨道面(赤道平面)和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平面)的夹角,从图中看出①表示黄赤交角。第5题,从图中看出,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应为北半球夏至日。第6题,黄赤交角的度数和回归线的纬度数是相等的,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2018·郑州高一检测)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直射点位于④处时,应是6月22日前后B.直射点位于⑤处时,节气是秋分C.直射点位于①处时,节气是春分D.直射点从①处到③处期间,我国各地得到的太阳辐射能越来越多8.图中,当太阳直射点由②处向③处移动时,关于地球公转速度,叙述正确的是()A.越来越快B.越来越慢C.慢—快—慢D.快—慢—快答案7.C8.D解析第7题,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做回归运动。图中①②③④⑤对应的节气和时间分别为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次年春分(3月21日前后)。故C正确。直射点由①处到②处期间,我国各地得到的太阳辐射能越来越多,由②处到③处期间我国各地得到的太阳辐射能越来越少。第8题,直射点由②处到③处期间,地球经过远日点(7月初),在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最慢,之后公转速度逐渐加快。故D正确。2018年2月16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下图为“地球绕日公转二分二至日示意图”。据此,回答9~11题。9.“春节”这一天太阳直射点()A.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B.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C.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D.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10.“春节”这一天地球的绕日公转位置最接近图中的()A.a点B.b点C.c点D.d点11.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的时段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①答案9.C10.D11.D解析第9题,在图示中①位置的地球上画出垂直于地轴的赤道,画直线连接地球和太阳的球心,观察直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在赤道以北,说明①位置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同理可知,③位置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间为12月22日,根据地球的公转方向可以判断②为秋分日,④为春分日;2月16日为春节,位于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太阳直射南半球,同时向北移,故答案选C项。第10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春节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且向北移,位于冬至日和春分日之间,此时地球位置最接近轨道上③与④之间的d点,故选D项。第11题,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最快,时间为1月初,远日点最慢,时间为7月初,由近日点到远日点速度逐渐变慢,近日点在冬至日之后,远日点在夏至日之后,③为冬至日,①为夏至日,由③到④,速度先变大再变小,由④到①速度逐渐变小,故答案选D项。下图是“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示意图”,R、T在同一纬线上。据此回答12~13题。12.该区域所在的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是()A.南半球低纬度B.北半球中纬度C.南半球中纬度D.北半球高纬度13.R点地形最有可能是()A.丘陵B.高原C.山地D.洼地或盆地答案12.A13.D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