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三节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作业)江苏省高邮中学周晨一、选择题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从放权、让利、分散到推行外贸承包制和放开经营。1991年到1993年,又推出取消出口补贴等改革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A.建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外贸体制B.促进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C.推动了我国外贸体制与国际接轨D.减弱了计划经济体制对外贸的束缚【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1992年起)【解析】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是在21世纪,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外贸体制建立应是在21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以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标志,故B项错误;材料措施反映的是对外贸体制管理上的变化,不能体现出与世界的联系,故C项错误;材料措施体现国家减少对外贸体制的计划管理,推动外贸体制市场化,故D项正确。【答案】D2.改革开放初期,国民经济主要由卖方市场主导;90年代以来,供求关系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进入21世纪,大量产品销往国外。这反映了()A.供求关系决定了我国T业生产的产量B.改革开放大大提高了我国工业生产能力C.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国际市场的需求D.我国总体上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3.下面是1978年~2008年中国市场指数部分年份测度得分表,其呈现的变化反映了()年份测度结果(%)年份测度结果(%)年份测度结果(%)197815.08199020.25200060.64198014.25199226.04200264.76198218.92199437.72200470.53198416.63199641.43200675.19198618.38199855.49200876.40198819.63————A.中国市场经济在南巡讲话时已基本建立B.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不存在市场经济成分C.市场经济的建立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经济发生质变【解析】1992年南巡讲话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有“26.04%”,不可能“已基本建立”,故A项错误;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为“15.08%”,故B项错误;1978年~2008年中国市场指数不断上升,故C项正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仍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发生质变”,故D项错误。【答案】C4.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下列认识的变革按历史发展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包产到户”不等于“分田单干”和资本主义②应建立产权清晰、职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③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④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④②③D.②①③④【解析】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首次突破多年来把“包产到户”等同于“分田单干”和资本主义的观念,肯定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符合①;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符合②;1992年,邓小平强调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符合③;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符合④,按时间来排序,选择B项符合题意。【答案】B5.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召开多次重大会议,讨论经济体制改革。以下会议和内容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十二届三中全会——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B.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十四届三中全会——国有企业试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十五大——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解析】十二届三中全会于1984年10月20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92年召开的十四大在南方谈话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93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