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材料二鸦片战争期间,一清军将领想出一个对付英国军舰的办法,在猴子尾巴上挂上鞭炮,然后扔到军舰的甲板上。结果找不到一个可以把猴子扔到英国军舰上的人。材料三广东按察使王廷兰写给家人的信中说:“各处调到的兵……毫无纪律。互斗杀人……夷兵抢夺十三洋行,官兵杂入其中,肩挑担负,千百成群,竟行遁去……从不闻清查一二。”(1)材料一反映了乾隆怎样的“华夷”观念?对中国有何影响?当时英国处于何种发展状况?提示:观念:天朝上国(华夏至上)。影响:闭关锁国,愚昧无知,发展落后。英国:正在进行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经济高速发展。(2)据材料二、三说明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的原因。提示:封建专制的清朝愚昧落后、腐朽无能。(3)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影响?提示:鸦片战争使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一签订了《南京条约》,实行五口通商以后,伦敦曾经“兴奋若狂”,众多英国商人把钢琴乃至吃西餐用的刀叉都大批搬到中国来,在他们的幻想中,“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棉织睡帽,一双袜子,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在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而事实是三年不到的时间内,这一梦想就开始破产:绝大多数贫穷的中国人更是买不起远不如土布耐穿的洋布。材料二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的贸易市场尚待确立,新的部署尚待进行。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的修订……——1854年《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1)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分析造成材料一中现象的原因。提示:中国自然经济根深蒂固,小农生活方式拒绝商品经济;中国百姓饱受鸦片之苦,吸食鸦片已使他们无力购买商品;开放口岸仅局限于东南沿海五口,广大国内市场还远未打开;中国人不适应西方商品。(2)据材料二,“自从条约缔结以来”中的条约是指什么条约?英国人对鸦片战争的结果表示了什么态度?材料中哪一句话最能反映英国要求“修约”的原因?提示:中英《南京条约》。不满足既得利益,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3)继鸦片战争后,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进一步影响有哪些?提示:中国进一步丧失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清政府被迫应对变局,洋务运动兴起,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1.鸦片战争前,道光帝曾要求粤东夷船“出具永不售卖鸦片烟土”。道光帝这样做的根本原因在于()A.鸦片走私危害了清朝统治B.林则徐等人上书请求禁烟C.鸦片流入有损人民的健康D.人民强烈要求政府禁烟【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鸦片走私使白银大量外流,官吏士兵吸食鸦片,导致吏治腐败,军队战斗力不强,不利于清朝的统治。2.纪念碑是后人缅怀先烈的载体。下图浮雕所承载的历史事件,本质之处是()A.抵制西方资本主义B.反对外来侵略C.反对封建统治D.维护封建经济【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1839年林则徐领导了轰轰烈烈的虎门销烟运动,是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伟大胜利。3.《南京条约》内容中最能反映当时列强侵略特征的条款是()A.割让香港岛给英国B.赔款2100万银元C.领事裁判权D.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急于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变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的条款,体现了这一侵略特征。4.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主要是因为()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B.长期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C.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D.专制君权受到强烈冲击【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鸦片战争打断了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大量主权和领土,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从此改变。5.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