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第四节免疫调节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第四节免疫调节二.学习内容:本周学习免疫相关知识,理解免疫作为机体重要生理功能是如何实现稳态调节的。掌握免疫学相关的基础知识,三.学习重点:1.免疫的概念2.免疫器官及其功能3.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4.免疫的基本过程5.过敏反应的产生机理,发生的反应6.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机理7.艾滋病的产生,传播,预防有关知识四.学习难点:1.免疫的概念2.免疫器官及其功能3.免疫的基本过程,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区别4.过敏反应的产生机理,发生的反应,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机理5.艾滋病的产生,传播,预防有关知识五.学习过程: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功能:识别“自己”,排除“非己”,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1)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鸟类的囊上腔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扁桃体等其他淋巴组织(2)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等用心爱心专心(3)免疫分子:抗体,淋巴因子等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人体内的免疫器官2.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1)人体的免疫防线:第一道防线:人体的皮肤、粘膜等组成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2)分类:非特异性免疫:概念: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特点: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内容: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作用方式:①屏障作用皮肤和粘膜的屏障和防御作用:汗腺分泌乳酸,皮脂腺分泌脂肪酸粘膜分泌溶菌酶、胃酸、水解酶等多种物质有杀菌作用;寄居皮肤的正常菌群对人体无害,对病菌有抑制作用血脑屏障:阻挡病原体及其毒性物质从血流进入脑组织和脑脊液,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用心爱心专心胎盘屏障:不妨碍母体与胎儿间的物质交换,但能阻止母体的可能存在的病菌通过,保护胎儿免受感染。②吞噬作用:血液中的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结、脾、肝、骨、肺的脏器中的巨噬细胞③正常体液的抗菌作用体液中的特殊物质,如:溶菌酶、补体等,这些物质具抑菌、杀菌及协助吞噬作用(3)特异性免疫:免疫:人出生后产生的,人体在免疫系统的作用下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到防御作用免疫特点: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产生的,在特定的外源物质刺激下产生,出现比较的慢,针对性强,作用强度非常的强抗原:能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并且能够和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抗原决定簇:抗原物质表面具有某些特定的化学基团,决定抗原的特异性,是细胞识别抗原的重要依据抗体: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且能够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一般不溶于水,加少量盐、酸或碱后可以溶解),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发现:1981年发现于美国主要症状:机会性感染(肺囊虫、念珠菌等感染),恶性肿瘤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初期症状:全身淋巴结肿大,不明原因持续性发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精神疲乏等后期症状: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极度消瘦,腹泻便血,呼吸困难,心力衰竭,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最终死亡病原: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引起,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病毒分布: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带病毒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乳汁中传播途径:性滥交、毒品注射、输血、输入血液制品或使用未消毒病人用过的注射器等潜伏期:感染HIV后,经过2~10年的潜伏,可发展成艾滋病。患者一般在两年内死亡。病理:HIV能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侵入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4)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用心爱心专心项目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内容皮肤、粘膜、屏障结构、杀菌物质、吞噬细胞等主要由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分子执行特点出现快,作用范围广,但作用强度弱出现慢,针对性强,作用强度大联系非特异性免疫是基础,特异性免疫在其基础上产生,并且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