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朝阳杯”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数学学科教学设计评选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教学设计“捆了”不等于成了——《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朝阳区十八里店小学肖晓琳1“2015朝阳杯”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数学学科教学设计评选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肖晓琳十八里店小学13811824029实施者指导者蒋学红十八里店小学其他参与者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1~20各数的认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课标》提出了: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从而发展数感。布鲁纳强调:数学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学生要经历实物操作(摆小棒)表象操作(头脑中摆小棒)符合操作(看数,直接说)的过程。从而建立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十几的数学模型。本课教学中,利用“一捆皮筋”。引领学生动手学数学,借助小棒的直观模型,建立“十”的概念。从而使学生在“做”数学中建立数感,形成数感,发展数感。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11~20各数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教材第一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可分为数的概念建立和数的运算以及综合运用概念解决问题三部分。。11~20各数的认识为后续深化11~20各数的认识,学习数的运算和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乃至更大数的认识奠定了基础。教学基本信息课名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一册P74《11--20各数的认识》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否学科数学学段低段年级二年级授课日期教材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2.62“2015朝阳杯”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数学学科教学设计评选数概念建立是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它包括数数、数的顺序、比大小、序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教材中共3个例题。例1:教学数数和读数,在数小棒的活动中认识数,认识“10个一和1个十”的关系,突出“十”作为计数单位。学生在10的基础上1个1个地数到20,并且直观的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这可以为进一步学习数的读法和写法做准备。例2:教学数序,通过某个数“前一个”或“后一个”是几以及简单的比大小,强化对数序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数感。例3教学写数,利用小棒图和计数器教学数的写法。因此,本节课的例1、例2又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基础。那么纵观教材,“11~20各数的认识”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认识的基础,同时也是为后续认识数位、理解位值制的意义等知识奠定基础的,还是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加法的算理基础。因此,在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上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31.1--5认识和加减法2.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1--20各数的认识数数、读数、组成、数序、比大小1.本册--20以内进位加法2.一下--20以内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3.更大数的认识“2015朝阳杯”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数学学科教学设计评选(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已经能够准确地数20以内的数。在家里或幼儿园已经借助生活中的实物模型,认识了一些数。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学生在数的认识上不会有太大困难。但与10以内数的认识不同点是涉及了未知的概念,即10个一就是1个十,同样是10根小棒,单一摆放和捆成一捆所表示的意义不同。学生建立10个一就是1个十的关系会有一些困难,而这一关系的建立,却能为学生后续学习数的组成和建立数位概念提供了表象支撑。由此引发了我的思考:我的思考:1.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我要设计什么活动,才能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才乐于参加学习的过程,感受数的意义,增强数感。课前,我在翻看教材过程中,发现教材习题中10本一包的本子、10支一捆的铅笔和10个一盒的球,这些生活资源为我激发学生兴趣找到了突破口。所以课始,我选用了“一捆皮筋”这一学生身边的资源,引发学生先猜想,再验证,激发了学生学生身边数学的兴趣。为学生建立10个一是1个十打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