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解题《采薇》选自《诗经》中的“小雅”,是宫廷乐歌。“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它是一种正统音乐。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飨,以歌功颂德为主;多为贵族所作,表现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薇”即野豌豆。薇,现在又称野豌豆苗•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薇(wēi):今名野豌豆苗。作:起,生长出来。止:句尾语气词。•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莫:古体“暮”字。这句大意是:要回去要回去,而一年又快完了,(总是回不去)。•靡室靡家,猃狁之故。•靡(mǐ):无。猃狁(xiǎnyǔn):我国古代西北边区民族。•不遑启居,猃狁之故。•不遑:没有功夫。遑:暇。启居:指坐下来休息。古人席地而坐,坐时双膝着地,臀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上身伸直,臀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家靡室,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和猃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和猃狁来厮杀。赏析第一章1、第一章所写什么事?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2、开头是什么写法?兴。以薇菜渐次生长和时间的推移来起兴,来表达士兵久役于外不得归家的怨敌、思家与盼归的心情。3、“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写什么?怨敌、思家与盼归这一心情产生的主要原因。第一章,首四句是朱熹引用程子的话说:“古者戍役,两朞而还。今年春莫(暮)行,明年夏代者至,复留备秋,至过十一月而归。又明年中春至,春暮遣次戍者皆在疆圉。如今之防秋也。”(《诗集传》)这段话告诉我们,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二年为期限,可是本诗中的战士的服役看上去没有期限,士兵归家变得遥遥无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和对家乡更强烈的思念。以下几章都是围绕着这个基调叙写的。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二年为期限,可是本诗中的战士的服役看上去没有期限,士兵归家变得遥遥无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和对家乡更强烈的思念。以下几章都是围绕着这个基调叙写的。•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柔:肥嫩。•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心亦忧止:心里很愁闷。•忧心烈烈,载饥载渴。•忧心烈烈:忧心如焚。载:又。•我戍未定,靡使归聘。•戌: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未定:不固定。使:使者。聘:问。★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驻守地方不安定,书信托谁捎回家?•采薇采薇,薇亦刚止。•刚:坚硬,指薇菜茎叶渐老变硬。•曰归曰归,岁亦阳止。•阳:周代自农历四月到十月,称为阳月。•王事靡盬,不遑启处。•:没有止息。盬•启处:与上文“启居”同义。•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孔:很。•疚:病痛。•我行不来:我从军远行之后一直回不来。来:归来。★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诗歌欣赏以采薇起兴,再现行役之苦。薇菜从发芽长到柔嫩又长到粗壮刚健的过程,是一个时间流逝的过程,然而戍役军士从“莫”、“阳”中盼回家呀盼回家,却始终没有回家,这漫长的戍役刚好与薇菜的生长过程相应,一起喻示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1、本诗前三章写采薇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2、这三章的情感是怎样表达的?层层递进。(1)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流露出怨嗟之情。(2)心亦忧止。忧心烈烈——感情波澜更大,痛苦更为强烈。(3)忧心孔疚,我行不来——虽说为王事而奔走,义不容辞,但久而不归,痛苦更甚。•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花盛开的样子。•维何:是什么。维,句中语气词。•常:通“棠”,即棠棣花。•彼路斯何?君子之车。•路:古代一种大车。•君子:这里指将帅。•车:兵车,即下文的戎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业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