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通信体系建设分析【摘要】20XX年中国应急管理部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在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方面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本文详细分析了国内外应急救援通信保障领域现状、网络构成和运营方式,同时结合我国在应急通信保障方面的特点,提出了我国在应急救援通信保障建设方面,应以公网加专网应用模式为原则,在应急通信保障体系、标准体系和应急救援卫星通信网的规划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关键词】消防;应急通信;应急管理;应急救援20XX年3月18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国家安监总局、国务院办公厅的应急管理职责、公安部的消防管理职责、民政部的救灾职责、国土资源部的地质灾害防治、水利部的水旱灾害防治、农业部的草原防火、国家林业局的森林防火相关职责、中国地震局的震灾应急救援职责等13个部门的相关职能予以整合,组建成全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作为国务院的重要组成部门。反观我国应急救援机制建设的发展较晚,应始于2003年的“非典”时期,基于“非典”处置过程中汲取的经验,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设置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国务院应急办作为一个传达信息、协调各部门的办公部门,没有直接指挥应急力量的职能,应急救援力量仍然分散在各个业务局。但是事实上一旦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涉及的部门相当广泛,减灾委、武警、安监、医疗等各个部门都必须去现场,因此分散的力量最终仍然需要国务院进行统一调度。新组建应急管理部有利于公共安全事件的统一指挥应对、协调处理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指导安全生产类、火灾、水旱灾害、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类应急救援及防治,承担国家应对特别重大灾害指挥部工作,应急管理部成立标志着公共安全行业发展进入新时代,同时应急管理部的建立也标志着我国应急体制建设向前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有利于充分提升社会对公共安全的认知度和投入力度。应急通信体系作为应急管理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应急保障的核心中枢,也是应急保障的关键基础设施,应急通信体系建设的合理不合理、科学不科学,将直接影响到整体应急救第1页共7页援任务的执行效率。因此,在应急通信体系的建设上,我们有必要统筹现有的应急频谱资源、装备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同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建设经验,建立或完善各类通信标准、规范,建立适应我国特色的科学合理的应急通信体系,将为应急救援的参战各方业务部门提供及时有效的通信保障作为体系建设的最终目标。1国内外现状1.1国内应急通信网建设现状。我国应急无线通信网络的建设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因此无线应急通信网的建设都是由各自业务部门自行规划、建设、使用和维护。长期以来我国应急力量的主体集中在公安消防部队,2008年新修订的《消防法》规定,灭火救援是消防法赋予公安消防部队的法定职责,做好灭火救援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也直接关系公安消防部队甚至党和政府的形象。为了有效保障灭火救援任务的顺利执行,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公安消防部队不断进行应急通信网络的建设,在有线网络建设方面,消防部队依托公安网建设了155m的指挥调度网络,完成了公安部消防局、各地消防总队、消防支队和消防中队的纵向贯通,并将消防部分业务系统部署在指挥调度网上,实现了网络与业务系统的高效融合,在实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无线窄带网络建设方面[1],由于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在无线电频谱规划过程中未给消防部队分配固定的频谱资源,但将355mhz频谱分配给公安行业用于公安无线通信网络建设,20世纪90年代,我国公安部门大量采用了350mhz集群通信系统,遵循的标准是公安部制定的“公安移动通信警用自动级规范”即csp标准,这是在国际上通行的mpt1327/1343集群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公安的实际情况制定的。该标准的实施为公安业务工作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同时也在110巡逻、治安、警卫、消防、交通指挥、边防等各种公安业务工作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科技强警作出了贡献。后期随着需求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最大化利用频谱资源和系统扩容的考虑,公安行业从20XX年到20XX年共发布了“警用数字集群(pdt)通信系统”系列标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