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溪一中2009~2010学年下期高中2011级期中考试历史学科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本卷30小题共45分)注意事项: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收第Ⅱ卷和答题卡,不收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最符合题意要求,请选出后用2B或3B铅笔填涂在机读卡上。)1、“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对这些人文资源)完全入迷了。”但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人则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西方人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的人文和自然资源都很丰富B.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需要C.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建立的需要2.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出版于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作者的这一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A.工人运动的兴起B.城乡差别的扩大C.经济危机的发生D.垄断现象的出现3.亚历山大二世在改革后不久,被农奴主贵族暗杀。贵族仇恨亚历山大二世的主要原因是A.改革为贵族地主着想太少B.改革使所有农奴成为自由人C.改革从根本上是为了解放农奴D.改革必然降低贵族的地位和身份4、南北战争爆发后,一个叛乱分子得意忘形的吹嘘棉花的作用:“我们所指的是那个小小的、细弱的棉线,一个小孩子可以弄断它,但是它却能把世界绞死。”该叛乱分子这样说的主要原因是:A、棉花威力巨大,会摧毁整个世界B、南方棉花生产大受影响,引发了世界经济危机C、叛乱分子虚骄自大,认为自己经济实力雄厚D、南方是英国纺织原料主要供应者,会受英支持5.“欧洲失去了一个主妇,却得到了一个主人”,19世纪中后期,欧洲人用这样一句话评述一场战争,该场战争是指A.普奥对丹麦的战争B.普奥战争C.拿破仑远征俄国D.普法战争6.“东西遥隔语言通,此器名称德律风。沪上巨商装设广,几如面话一堂中。”“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天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诗中赞叹的是A.高架铁路的建立B.化学工业的进步C.电讯事业的发展D.水运事业的发展7.下面表一和表二之间的内在关系是1A.平行关系B.因果关系C.偶然性关系D.互相矛盾8、要了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一个直观的方法是阅读历史地图。从右边这幅地图(图一)中可以看出,德国要想在未来的战争中取胜,应当选择的战略是A、速战速决,避免两线作战B、突袭对手,两面出击C、积极防御,打阵地战D、诱敌深入,打运动战9、“月亮既不会掉下来,也不会离去,那是因为它的运动正好抵消了地球的引力。”说这句话的科学家是A.笛卡尔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10、一部影片有这样一组镜头:夜色中,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首都的一座宫邸,从停在不远河面上的战舰传来隆隆炮声;人流很快冲垮了守卫部队设立的防线,宫邸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呼喊中缓缓打开。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1789年法国的巴黎B、1917年俄国的彼得堡C、1918年印度的孟买D、1945年德国的柏林11、小说《静静的顿河》中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的粮食全搞走了,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A、余粮收集制B、企业国有政策C、粮食税D、劳动义务制12.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他23岁时到苏俄访问,为俄国人购买了100万美元的小麦,列宁接见了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油的特许权。他81岁时,乘坐自己的专机进入中国,他旗下的西方石油公司随后也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企业。以上活动发生的重要历史时期分别是A.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B.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中国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C.苏联实施“一五”计划时期,中国处于“大跃进”时期D.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