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主备人:沈卫冬审核人:陈海生、胡富勤【教学目标】1、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了解香港、澳门的回归;2、了解《告台湾同胞书》、“九二共识”以及海基会和海协会的交流情况。自学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目的: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2、过程:(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2)20世纪80年代初(1982年)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3、内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前提),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主体),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补充)。4、意义:★(1)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2)丰富邓小平理论▲(3)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思路▲港澳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二、“一国两制”的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1、过程:(1)香港的回归(首先得到成功应用)★①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案解决香港问题,双方最后同意,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香港问题。②1984年12月,中英双方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③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区旗-紫荆花)(2)澳门的回归①1987年4月中葡《联合声明》②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区旗-莲花)2、意义:(1)结束列强占领,开创了与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2)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3)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范例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武力统一到和平统一:1979年元旦,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倡议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简称三通)。(2008年才真正实现三通)2、打破隔绝状态(历史性的变化):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3、历史性突破:★九二共识: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基会、海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1993年4月,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了“汪辜会谈”。☆海基会(台湾1990)和海协会(大陆1991)都是政府授权的民间团体4、新发展: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大陆,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进行会谈,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共两党领导人的首次握手。▲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坚持一个中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澘。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材料二: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实事求是,提出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论断和思想,确立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方针。材料三:《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材料四:但是,值得所有中国人警惕的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分离倾向有所发展“台独活动趋于猖獗。某些外国势力进一步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这些活动不仅阻碍着中国和平统一的进程,而且威胁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江泽民1995年的讲话⑴材料一中的作者的“愁”指的是什么?诗中所述事件的最终结局如何?①台湾被日本割占②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被收回。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邓小平提出的指导方针是什么?试说明这一方针成功运用的两个事例。①“一国两制”②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⑶材料三中作者的“愁”指的又是什么?试分析其历史原因。①台湾与大陆分离②国民党败退台湾并占据台湾;美国的干涉⑷据材料四回答影响台湾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台独势力;国际反华势力⑸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具备哪些有利条件推动解决材料三作者的愁?①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增强;②广大人民渴望统一(两岸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增强);③正确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