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说明: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请认真填写班级﹑姓名、考号,仔细审题,认真作答!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井田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2、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B、调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所说的行政管理制度最早出现在A、西周B、春秋战国C、秦朝D、西汉4、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5、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6、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C、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D、加强了专制皇权7、我国古代社会自秦朝以来,皇权便对社会权力资源形成独家垄断。它不仅有一套垄断和管理体系,而且有一套完备的调节系统,如防止皇帝决策失误的“封驳”制度、为防止宰相专权而实行的“合议制度”、为防止官员不忠和腐败的“监察制度”等。有人认为这些是世界其他文明绝无仅有的“原创性”国粹。材料中提到的自秦朝后三个制度最明显地对应于A、唐朝中书省,明朝的六部,宋朝的通判B、唐朝门下省,清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宋朝的通判C、汉朝的内朝,清朝的军机处,秦朝的御史大夫D、明朝的内阁,宋朝的二府三司,元朝的行中书省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作出了如下评价:“(它)就是一个……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这一制度是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用心爱心专心19、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依据是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B、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D、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主要矛盾10、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A、掀起瓜分狂潮B、发动战争扩大市场C、扩大资本输出D、割占中国台湾11、曹润堂诗:“不信中原力已疲,忍将和局误师期。谁知辽海消兵日,正是军民痛哭时。”与此诗有关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2、《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的是A、割台湾给日本B、赔款二亿两白银C、增开通商口岸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13、阅读右图,判断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下列那场战争之后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4、《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曾说过一句话,你认为他讲的会是A、外国公使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B、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C、中国征收关税应与我们协商D、我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合法了,更便利了15、义和团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A、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B、阻止了中国的殖民地化C、英勇抗击了八国联军D、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16、“中国为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