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冯梦龙(明)冯梦龙“妇人之随夫,如花之附于枝,枝若无花,逢春再发;花若离枝,不可复合。”——冯梦龙《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文学常识文学常识11冯梦龙(1574~1646),江苏苏州人,明末小说家。在我国文学史上,冯梦龙是在通俗文学的各个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作家,被称为“全能通俗文学家”。他的代表作是宋元明“话本”和“拟话本”的总集“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言”与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二拍”,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成就。《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警世通言》卷32。这篇小说是三言之中乃至明代文人创作的“拟话本”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明代文人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称为拟话本小说,话本原是宋元时“说书人”所用的底本,后有些底本经过“说书人”不断丰富,再经过文人加工,逐渐成为短篇小说即宋元“话本小说”,明代文人模拟“话本”体制写成“拟话本”小说。“三言”中有许多优秀的篇章,例如“卖油郎独占花魁”、“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等等文学常识文学常识22读书在庠()入于北雍(读书在庠()入于北雍())游资已罄()愀游资已罄()愀()然()然黜()逐衣衫褴褛(黜()逐衣衫褴褛())钟馗()诟(钟馗()诟()骂)骂莲萼()和具薄赆莲萼()和具薄赆()()亵渎()贫窭(亵渎()贫窭())收佐中馈()鸾带绣履(收佐中馈()鸾带绣履())注音注音xiángyōngqìngqiǎochùLánlLánlǚǚkuíkuígòuèjìndújùkuìlǚ读课文,梳理概括情节结构两情相悦(开端)李甲染疾(结局尾声)怒沉宝箱(高潮)孙富离间(再发展)借银脱籍(发展)情节情节杜十娘杜十娘杜十娘悲剧的焦点是什么?--“百宝箱”找出与“百宝箱”有关的描写(或明或暗)提示:应该是从百宝箱中取得的.这是暗写提示:读者看到下文,自然知道这是杜十娘从“百宝箱”中拿出来的。此处也是暗写。2.在李甲终于筹得三百两银子的赎金后,杜十娘拿出二十两银子交与李甲作为“行资”。说是“于姊妹中借得”。1.在赎身过程中,杜十娘拿出了“私蓄”一百五十两银子。(5)怒沉百宝箱。P75提示:这一次百宝箱才让李甲、孙富和旁观者一览无余,使李甲又羞又苦,且悔且泣.(4)杜十娘和李甲准备上路时,谢月朗命从人挈一描金文具至前,封锁甚固,正不知什么东西在里面,十娘也不开看,也不推辞,但殷勤作谢而已.提示:这描金文具正是百宝箱,从“封锁甚固,十娘也不开看,也不推辞”都让这小小的描金文具充满了神秘色彩。(3)李甲为“行资匮乏正当愁闷”时,杜十娘开箱拿出了五十两白银。这一次百宝箱虽然被正面打开,但因李甲“自觉惭愧,也不敢窥觑箱中虚实”,致使百宝箱又一次坠入云里雾里。百宝箱有何意义?(学案)十娘久有从良之志,她不幸处于被侮辱被损害的地位,希望摆脱这种生活,做一个真正的“人”。她好不容易攒聚价值万金的百宝箱,准备跳出火坑后好好生活,希望将来润色郎君行装,翁姑能体谅自己的一片苦心,成就自己的姻缘。2、为什么一直不把百宝箱的事告诉李甲?出卖色相的生涯让她感受到深重的欺辱和伤害,急于从良的同时她也在内心呼唤着一种不为金钱所左右的真正的爱情,不把百宝箱的事告诉李甲,一是因为不能在未离妓院前吐露秘密,二是想试探李甲的诚意。她不动声色却始终真诚鼓舞李甲,就是希望在患难中建立一种互相尊重,彼此包容的真正的美好的爱情。不能说没有让李甲得到千两银子带回家的意思,但仅为此的话,杜十娘为什么不干脆从“百宝箱”中拿出部分钱银给李甲,以此来表达也曾相爱一场的心意。3.为什么在“怒沉百宝箱”之前,要孙富兑足千两银子?十娘此举有两重目的:一是对李甲,李甲的这一场“生意”做得可是大亏了,十娘要让他意识到千两银子与价值不下万金的“百宝箱”的巨大反差,让他在悔恨和痛苦中煎熬,惩治负心郎。二是对孙富,孙富“破人姻缘,断人恩爱”,杜十娘要他人财两空。3、既然有百宝箱,为什么还要自杀?李甲的出卖使她认识到自己依然没有摆脱商品的地位,李甲的悔恨痛哭也只是再次证明了金钱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她...